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 > 正文内容

嬴政

4年前 (2021-05-14)西安291

嬴政(前259~前210) 因生于赵国,又称赵政。是秦王朝的创立者,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号称始皇帝。

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嬴政继位成为秦国国君。战国后期,由于实行变法,秦国日益强盛,相继取得汉中、巴蜀及黄河中游、汉水上游大片土地,国力之强,版图之大,居七国之首,为秦王嬴政最后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嬴政于22岁时经“加冠礼”后亲自执政不久,即以“阴谋叛乱”等罪名清除了宦官与相国吕不韦两股势力,把国家权力牢牢地掌握到自己手中。此后,先后选拔李斯、尉缭、王翦、王贲、蒙武、蒙恬等一批文臣武将,开始一统江山的宏图大业。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先后灭掉韩、赵、燕、魏、楚、齐等六国,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秦统一六国后,嬴政又采取一系列措施,实行皇权专制统治以巩固政权。首先是以皇帝这一称号代替原先的国王,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合为“皇帝”这一名称,表示其功过三皇,德超五帝,具有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威。同时,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36郡,郡以下设立县、乡、亭、里等,从中央到地方所有行政长官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形成高度专制集权的统治机构。秦始皇统一了全国的法律、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在原来秦律的基础上有所增删,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封建法典;以秦国的大篆为基础,改造简化为书写方便的小篆,使汉字实现了规范化;把原先秦国使用的以半两为单位的圆形方孔钱币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征发劳役,修筑以咸阳为中心,与全国各地连接的驰道,并规定统一的宽度,实行“车同轨”。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先后征发30多万人北筑长城,在原先秦、赵、燕三国修筑的长城基础上,予以修缮,连贯为一,建成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秦始皇统一六国及其实行的一系列制度、政策、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秦始皇的冷酷、残忍、暴虐、专横与耗竭民力也使秦王朝迅速走向灭亡。秦始皇以急刑峻法治天下,杀人如草芥,致使“赭衣塞路,囹圄成市”。为了满足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大建宫室,大造陵墓,横征暴敛,力役“三十倍于古”,租赋“二十倍于古”,使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骄奢淫逸,不惜巨万派方士浮海寻求不死之药。秦始皇下令焚书禁书,规定史书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论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准保存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此为“焚书”。时徐福入海求仙,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秦始皇感到受骗,于是命令御史案问诸生,互相揭发牵连460余人,并下令把他们都活埋,这就是“坑儒”。又五次亲巡天下,既有耀武扬威加强控制的意图,又含游乐求仙的目的。就在第五次巡游的途中,秦始皇一病不起,死于沙丘平台(在今河北广宗县西北)。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相关文章

于志宁

于志宁(588~665) 字仲谧。雍州高陵(今陕西高陵)人。唐代官吏。隋炀帝时为冠氏县(今河南邓县)长,后弃官归里。唐高祖入关后,授银青光禄大夫、渭北道行军元帅记室,与殷开山等人一起为李世民参赞军机。...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定居长安(今陕西西安),柳宗元即出生于长安。童年时跟随母亲学习诗文,后随父亲游历江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中进士,十二年(公元796年)...

关仝

关仝(生卒年不详) 仝一作同,又作童。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五代及宋初画家。以山水画著称,师事荆浩,刻苦力学,废寝忘食,终于开创独特的艺术流派,与荆浩并称“荆关”。时人评论“关家山水,人之画也。”...

韩干

韩干(生卒年不详) 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人。唐代画家。出身贫寒,少年自学绘画。据《酉阳杂俎》载:韩干为酒店送酒,一天为店主到王维家讨要酒账,适逢王维外出,久等无聊,于是在地上练习画马,恰被王维看到,...

叶逢春

叶逢春(生卒年不详) 西安府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清代名医,医学教育家。贡生出身,精于针炙,以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为人称道,常年不畏寒暑出门应诊,并捐款救疫,又设立义塾教贫寒子弟学习医术,为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