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 > 正文内容

杨坚

4年前 (2021-04-17)西安188

杨坚(541~604) 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朝创立者,谥称文帝,公元581~604年在位。杨坚出身贵族家庭,其父杨忠是关陇集团重要人物,北周元老功臣。

杨坚14岁担任京兆尹曹,15岁被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16岁迁为骠骑大将军、加开府。周明帝时,任右小宫伯,进封大兴郡公。周武帝时,任左小宫伯,进位大将军,后袭爵隋国公。武帝将杨坚长女聘为皇太子妃,杨坚益加受宠。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杨坚率领3万水军攻打北齐,翌年又随武帝平齐,进为柱国,出任定州(今河北定县)总管,不久改任亳州(今安徽亳州)总管。周宣帝即位后,杨坚长女被封为皇后,杨坚拜为上柱国、大司马。大象(公元579~580年)初年,担任过大后丞、右司武,转大前疑。北周大定元年(公元581年),杨坚迫使静帝禅位,自承帝位,建国号隋,改元开皇。

隋王朝建立后,杨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强化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政治上,首定三省六部制,以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内史省掌起草诏令,尚书省掌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民、礼、兵、刑、工六部,裁撤冗官,提高效率;组织修订刑律,删繁就简,化重为轻,颁布《开皇律》;废除只从高门士族中选拔官吏的九品中正制,命“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开创了科举制。在军事上,变兵民分治为兵民合治,使府兵制与均田制相结合,以加强军事力量;设置十二卫,规定各卫设大将军,总隶于皇帝,使军事统率权牢牢控制在皇帝手中。在经济上,在继续推行均田制的同时改革租调力役制,规定凡年满50岁以上的丁男,可用缴纳丝绸或麻布代替服役;实行“输籍之法”,以打击世家大族,加强中央集权。杨坚还下令开凿漕河。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开凿了东起潼关,西抵大兴城(今陕西西安)长约300里的通济渠,也叫富民渠,灌溉了农田,发展了交通,便利了漕运。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十月,杨坚出动50余万大军,分六路南下伐陈,一举攻陷建康,俘获后主陈叔宝,结束了自公元4世纪以来的南北对峙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杨坚为政躬行节俭,身体力行。其整顿吏治,大杀贪官污吏,建立对官吏的考核制度,并派亲信严密侦查百官行为,有时甚至暗暗派人向官吏行贿引诱,一旦发现官员有受贿行为便立即处死,使豪强官吏不敢过分作恶,贪污受贿行为大为减少。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关中饥荒,杨坚率领饥民到洛阳去就食,遇见扶老携幼的饥民,引马让路,善言抚慰,在路难走的地方,还命令左右帮助挑担的灾民通过。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杨广为夺取皇位,将病中的杨坚杀害。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相关文章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659) 鲜卑族。字辅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官吏。自幼好学,博通文史,胸怀韬略。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秋,李渊父子率军西渡黄河,进驻渭北。长孙无忌从长安奔大荔长春宫迎接李渊...

田何

田何(生卒年不详) 字子庄,号田杜生。原籍齐淄川(今山东寿光),汉初徙杜陵(今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县境内)。西汉经学家。史称孔子授《易》,六传至田何。田何传授弟子王同、周王孙、丁宽、服生等,周...

苏逢吉

苏逢吉(? ~950)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五代官吏。后晋时入大将军刘知远幕府。刘知远称帝后,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苏为政专横,“参决处置,并出胸臆”,曾乘醉凌辱大将郭威。为霸占前宰相李...

李渊

李渊(566~635) 字叔德。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唐王朝创建者,公元618~626年在位,庙号高祖。其祖李虎为关陇军事集团重要成员。隋文帝时李渊曾任谯、陇、岐州刺史...

西安市新城区长乐中路街道

西安市新城区长乐中路街道辖区金康社区、康乐社区、向阳社区、幸福社区、万年社区、黄河社区、西光社区、昆仑社区、华山社区、东尚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