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 > 正文内容

杨坚

4年前 (2021-04-17)西安196

杨坚(541~604) 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朝创立者,谥称文帝,公元581~604年在位。杨坚出身贵族家庭,其父杨忠是关陇集团重要人物,北周元老功臣。

杨坚14岁担任京兆尹曹,15岁被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16岁迁为骠骑大将军、加开府。周明帝时,任右小宫伯,进封大兴郡公。周武帝时,任左小宫伯,进位大将军,后袭爵隋国公。武帝将杨坚长女聘为皇太子妃,杨坚益加受宠。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杨坚率领3万水军攻打北齐,翌年又随武帝平齐,进为柱国,出任定州(今河北定县)总管,不久改任亳州(今安徽亳州)总管。周宣帝即位后,杨坚长女被封为皇后,杨坚拜为上柱国、大司马。大象(公元579~580年)初年,担任过大后丞、右司武,转大前疑。北周大定元年(公元581年),杨坚迫使静帝禅位,自承帝位,建国号隋,改元开皇。

隋王朝建立后,杨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强化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政治上,首定三省六部制,以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内史省掌起草诏令,尚书省掌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民、礼、兵、刑、工六部,裁撤冗官,提高效率;组织修订刑律,删繁就简,化重为轻,颁布《开皇律》;废除只从高门士族中选拔官吏的九品中正制,命“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开创了科举制。在军事上,变兵民分治为兵民合治,使府兵制与均田制相结合,以加强军事力量;设置十二卫,规定各卫设大将军,总隶于皇帝,使军事统率权牢牢控制在皇帝手中。在经济上,在继续推行均田制的同时改革租调力役制,规定凡年满50岁以上的丁男,可用缴纳丝绸或麻布代替服役;实行“输籍之法”,以打击世家大族,加强中央集权。杨坚还下令开凿漕河。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开凿了东起潼关,西抵大兴城(今陕西西安)长约300里的通济渠,也叫富民渠,灌溉了农田,发展了交通,便利了漕运。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十月,杨坚出动50余万大军,分六路南下伐陈,一举攻陷建康,俘获后主陈叔宝,结束了自公元4世纪以来的南北对峙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杨坚为政躬行节俭,身体力行。其整顿吏治,大杀贪官污吏,建立对官吏的考核制度,并派亲信严密侦查百官行为,有时甚至暗暗派人向官吏行贿引诱,一旦发现官员有受贿行为便立即处死,使豪强官吏不敢过分作恶,贪污受贿行为大为减少。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关中饥荒,杨坚率领饥民到洛阳去就食,遇见扶老携幼的饥民,引马让路,善言抚慰,在路难走的地方,还命令左右帮助挑担的灾民通过。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杨广为夺取皇位,将病中的杨坚杀害。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相关文章

李昭德

李昭德(?~697) 雍州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官吏。累迁至御史中丞,以人品正直、节操高洁著称。长寿二年(公元693年)任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武则天营建神都洛阳时,李昭德主持设计文昌台及定...

骆天骧

骆天骧(生卒年不详) 字飞卿。安西路(今陕西西安)人。元代方志学家。曾任京兆路儒学教授,于元贞二年(1296年)著《类编长安志》。此书将宋敏求《长安志》分类改编,并增添金、元两代若干史实而成,叙述西安...

杜钦

杜钦(生卒年不详) 字子夏。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县境内)人。出生于官宦家庭,系杜延年之子。少年好读经书,博学多才,富于谋略,有一目盲,故有“盲杜子夏”之称。成帝时,被大将军王凤荐任大将军武库...

马信

马信(?~1662) 字子玉。西安府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清初爱国将领。明末为浙江台州(治今浙江临海)总兵。顺治十二年(1655年)率部归附于郑成功,被任命为右提督,随郑成功克镇江,围南京,骁勇善战。...

贾慎行

贾慎行(生卒年不详) 字罗山。西安府咸宁(今陕西西安)人。清代官吏。出身贫寒,自幼耕读。雍正十三年(1735年)乡试中举后,长期在家乡设馆教书。为人敦厚谦和,兼通医术,为邻里治病从不收取报酬,于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