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 > 正文内容

刘歆

4年前 (2021-05-08)西安165

刘歆(?~23) 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西汉皇族宗室,刘向之子。祖籍沛(今江苏沛县),世居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新莽王朝时长安著名学者,中国古代古文经学派的开创者,目录学家,天文学家。

刘歆自幼受家庭熏陶,年轻时就以通《诗》《书》,能属文,拜为黄门郎。后受诏与其父领校秘书。刘向死后,其继任中垒校尉。汉哀帝时,经王莽推举,任侍中太中大夫,后迁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继承父业,总校群书,撰成《七略》,为中国历史上首部目录学巨著。该书包括辑略(总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等七大部分,对中国目录学的形成具有开创性意义。作为古文经学的开创者,刘歆宣称在校点宫廷秘籍时发现《周礼》《左传》《毛诗》《古文尚书》等古文经,并了解它们在民间的传授情况,建议为它们设立学官,因而受到今文经学派的攻击,被贬任郡守。王莽当政后,因其与王莽曾同为黄门郎,重新得到重用,提升为右曹太中大夫、中垒校尉、少阿、羲和、京兆尹。新莽王朝建立后,又被拜为国师,封嘉新公。在王莽的支持下,古文经学大受提倡,不仅立于学官,而且置立博士。新莽王朝末年,刘歆因参与一场政变未遂而自杀。

刘歆在天文学上也卓有成就,著有《三统历谱》,造有圆柱形的标准量器。根据该器铭文计算,其使用的圆周率是3.1547,被后人称为“刘歆率”。由其制订的《三统历》,是中国史籍记载第一部完整的历法。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相关文章

韦偃

韦偃(生卒年不详) 名一作鶠。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县境内)人。唐代画家。官少监,后流寓蜀中。韦偃的绘画渊源家学,但由于善于广览博取,苦心钻研,成就远超其父韦鉴。韦偃是一个擅于多方面画科的绘画...

刘纯

刘纯(生卒年不详) 字宗厚。原籍江苏吴陵,后落籍西安府长安(今陕西西安)。明代医学家。为丹溪学派再传弟子,精于医道,且工于辞赋。著有《伤寒治例》《寿亲养老补遗》《医经小学》《玉机微义》。...

常衮

常衮(729~783)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官吏。天宝(公元742~756年)末年进士,初为太子正字,后历任补阙、起居郎。宝应二年(公元763年)选为翰林学士。后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与宰...

姬发

姬发(?~前1044) 姬昌次子。西周王朝开创者,谥称武王。姬发于公元前1049年继任周国国君后,在沣河以东建镐京,并把宗庙社稷迁至镐京。以姜子牙为师,以其弟周公旦为辅,在召公、毕公的协助下,继承其父...

宇文忻

宇文忻(522~586) 字仲乐。祖籍朔方(治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西魏至隋代将领。西魏时在讨伐突厥与坚守玉壁等战役中屡立战功,任骠骑将军。北周时随武帝攻打晋州,先胜后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