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 > 正文内容

刘歆

4年前 (2021-05-08)西安170

刘歆(?~23) 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西汉皇族宗室,刘向之子。祖籍沛(今江苏沛县),世居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新莽王朝时长安著名学者,中国古代古文经学派的开创者,目录学家,天文学家。

刘歆自幼受家庭熏陶,年轻时就以通《诗》《书》,能属文,拜为黄门郎。后受诏与其父领校秘书。刘向死后,其继任中垒校尉。汉哀帝时,经王莽推举,任侍中太中大夫,后迁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继承父业,总校群书,撰成《七略》,为中国历史上首部目录学巨著。该书包括辑略(总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等七大部分,对中国目录学的形成具有开创性意义。作为古文经学的开创者,刘歆宣称在校点宫廷秘籍时发现《周礼》《左传》《毛诗》《古文尚书》等古文经,并了解它们在民间的传授情况,建议为它们设立学官,因而受到今文经学派的攻击,被贬任郡守。王莽当政后,因其与王莽曾同为黄门郎,重新得到重用,提升为右曹太中大夫、中垒校尉、少阿、羲和、京兆尹。新莽王朝建立后,又被拜为国师,封嘉新公。在王莽的支持下,古文经学大受提倡,不仅立于学官,而且置立博士。新莽王朝末年,刘歆因参与一场政变未遂而自杀。

刘歆在天文学上也卓有成就,著有《三统历谱》,造有圆柱形的标准量器。根据该器铭文计算,其使用的圆周率是3.1547,被后人称为“刘歆率”。由其制订的《三统历》,是中国史籍记载第一部完整的历法。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相关文章

韩干

韩干(生卒年不详) 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人。唐代画家。出身贫寒,少年自学绘画。据《酉阳杂俎》载:韩干为酒店送酒,一天为店主到王维家讨要酒账,适逢王维外出,久等无聊,于是在地上练习画马,恰被王维看到,...

张缉

张缉(?~254) 字敬仲。冯翊高陵(今陕西高陵)人。三国魏官吏。张既之子。魏太和(公元227~232年)年间,蜀相诸葛亮出兵祁山。张缉向魏明帝上书御敌之策,得魏明帝赏识,初召拜骑都尉,随军出征。战事...

王徽

王徽(约818~891) 字昭文。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县境内)人。唐代官吏。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进士擢第,初为秘书省校书郎,后担任判度支沈询的巡官、宰相徐商的参佐。咸通(公元860~...

嬴政

嬴政(前259~前210) 因生于赵国,又称赵政。是秦王朝的创立者,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号称始皇帝。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嬴政继位成为秦国国君。战国后期,由于实行变法,秦国日益...

吕柟

吕柟(1479~1542) 原字大栋,后改字仲木,自号泾野。西安府高陵(今陕西高陵)人。明代官吏,教育家,思想家。弘治十四年(1501年)举乡贡,就学国子监,正德三年(1508年)以状元授翰林修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