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 > 正文内容

刘歆

5年前 (2021-05-08)西安184

刘歆(?~23) 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西汉皇族宗室,刘向之子。祖籍沛(今江苏沛县),世居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新莽王朝时长安著名学者,中国古代古文经学派的开创者,目录学家,天文学家。

刘歆自幼受家庭熏陶,年轻时就以通《诗》《书》,能属文,拜为黄门郎。后受诏与其父领校秘书。刘向死后,其继任中垒校尉。汉哀帝时,经王莽推举,任侍中太中大夫,后迁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继承父业,总校群书,撰成《七略》,为中国历史上首部目录学巨著。该书包括辑略(总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等七大部分,对中国目录学的形成具有开创性意义。作为古文经学的开创者,刘歆宣称在校点宫廷秘籍时发现《周礼》《左传》《毛诗》《古文尚书》等古文经,并了解它们在民间的传授情况,建议为它们设立学官,因而受到今文经学派的攻击,被贬任郡守。王莽当政后,因其与王莽曾同为黄门郎,重新得到重用,提升为右曹太中大夫、中垒校尉、少阿、羲和、京兆尹。新莽王朝建立后,又被拜为国师,封嘉新公。在王莽的支持下,古文经学大受提倡,不仅立于学官,而且置立博士。新莽王朝末年,刘歆因参与一场政变未遂而自杀。

刘歆在天文学上也卓有成就,著有《三统历谱》,造有圆柱形的标准量器。根据该器铭文计算,其使用的圆周率是3.1547,被后人称为“刘歆率”。由其制订的《三统历》,是中国史籍记载第一部完整的历法。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相关文章

刘恒

刘恒既非长子,又非嫡出,故在7岁时被封为代王,跟母亲在封地居住了17年之久。刘邦逝世后,政权一度被吕太后控制,刘邦的其他儿子纷纷被杀,刘恒的处境也岌岌可危,因为僻居远方,且谦恭谨慎,在别人看来似乎没有...

窦婴

窦婴(?~前131) 字王孙。原籍观津(今河北武邑),徙居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官吏。文帝窦皇后从兄之子。初为吴国相、詹事。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率军扼守荥阳,抵御齐、赵叛军。叛乱平定后...

冯从吾

冯从吾(1556~1626) 字仲好,号少墟。西安府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明代官吏,教育家,学者。少年以门荫入国子监,卒业回乡后在长安正学书院讲授理学。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初任翰林院庶吉士,...

智猛

智猛(?~453) 京兆新丰(今陕西临潼)人。南朝宋僧人。少年出家,潜心读经。后秦弘始六年(公元404年),与昙纂等15人自长安启程,西行前往天竺(今印度)求法,获《大般泥洹经》梵本一部、《摩诃僧祗律...

景丹

景丹(?~26) 字孙卿。冯翊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乡)人。新莽及东汉将领。新莽时任固德侯相、朔调连率副贰(上谷属令),以处事干练著称。后归降更始帝,仍为上谷长史。当时群雄并起,角逐天下,王郎在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