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 > 正文内容

王徽

4年前 (2021-04-16)西安227

王徽(约818~891) 字昭文。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县境内)人。唐代官吏。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进士擢第,初为秘书省校书郎,后担任判度支沈询的巡官、宰相徐商的参佐。咸通(公元860~873年)初年,历宣武、淮南两节度使府书记,擢大理评事。在朝任右拾遗时,先后上疏23次,议论朝政事务,指陈时弊无所回避,犯颜直谏,受士人称赞。咸通十年(公元869年)授殿中侍御史,出为荆南节度府判官,后转考功员外郎。乾符(公元874~879年)初年迁司封郎中、长安县令。咸通(公元860~873年)末年,擢翰林学士,改职方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再迁户部侍郎、学士承旨、尚书左丞。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三日,黄巢起义军攻破潼关,僖宗命王徽以本官同平章事,当夜僖宗仓惶逃走,王徽及同僚逃至半路被起义军抓获。因看守不严,王乘机逃往河中,再派人去蜀中向僖宗送绢奉表,僖宗诏授其光禄大夫,守兵部尚书。不久,又命其以本官任京城东面宣慰催阵使。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其建议朝廷联合李克用,借沙陀兵力来镇压起义军,僖宗诏准。长安收复后,僖宗以王徽有功加授尚书右仆射,并兼任大明宫留守、京畿安抚制置修奉使,负责修缮宫阙,维护京城秩序。僖宗回京授其检校司空、御史大夫、权知京兆尹事。后因得罪权贵被罢修奉使职,改授太子少师。以病移居蒲州(今山西临猗西南)。光启元年(公元885年)春,被贬为集州刺史,王徽带病赴贬所。后拜御史大夫,以足疾改授太子少师。不久改授吏部尚书。后进位检校司空,守尚书右仆射。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相关文章

李若拙

李若拙(944~1001) 字藏用。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北宋官吏。初以父荫补太庙斋郎,后进士及第,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历任著作佐郎、乾州(今陕西乾县)知州、陇州知州、监察御史等。雍熙三年(公元...

嬴渠梁

嬴渠梁(前381~前338) 秦献公之子。公元前362年秦献公去世后继任秦国国君,谥称孝公。秦孝公是一位胸怀大志发奋图强的君王,其痛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决心“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即位之...

景丹

景丹(?~26) 字孙卿。冯翊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乡)人。新莽及东汉将领。新莽时任固德侯相、朔调连率副贰(上谷属令),以处事干练著称。后归降更始帝,仍为上谷长史。当时群雄并起,角逐天下,王郎在河北...

李邦瑞

李邦瑞(?~1235) 字昌国,以字行。京兆临潼(今陕西临潼)人。金及元官吏。宋金战乱时逃到太原,投入金军充任书吏。蒙古太师木华黎率军攻打太原时,李邦瑞率寨兵降于蒙古军,在成吉思汗行营任职。自蒙古太宗...

李顒

李顒(1627~1705) 字中孚,号二曲,人称二曲先生。西安府盩厔(今陕西周至)人。清代学者。出身贫寒,发愤自学,激扬自励,执着进取,于书无所不读,但不事科举。于而立之年成为关中第一流学者,时人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