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 > 正文内容

姬旦

4年前 (2021-05-08)西安230

姬旦(生卒年不详) 周武王姬发之弟。亦称叔旦,因采邑封在周(今陕西岐山县北),故称周公,又因克商有功受封于鲁地曲阜而称为鲁公。西周初年杰出政治家。

周公是西周初年统治集团的重要核心人物,曾在武王伐纣中发挥重要的辅佐作用。派长子伯禽赴封邑,自己仍留在镐京辅佐姬发。姬发去世后,继位的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代行天子职务。其兄弟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心怀妒忌,散布流言蜚语,说周公企图篡夺王位,谣言传遍了镐京,甚至连成王、太公吕尚、召公也产生了怀疑。商纣王之子武庚乘机拉拢管叔鲜、蔡叔度,联络东方夷族徐、奄、薄姑等部起兵反叛。周公一方面向召公、吕尚等诚恳解释,获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另一方面组织力量亲率大军东征,首先诛灭武庚,后又杀死管叔鲜,流放蔡叔度,消除了叛乱中心势力;再经三年苦战,相继平定东方诸国,使西周灭商的事业得以最终完成。为了进一步巩固西周王朝的统治,在其主持下,西周政权大规模分封诸侯,以之作为王室屏障;又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为东都,建立起西起岐阳(岐山之阳)东到圃田(今河南中牟西),由当时最富庶的渭、泾、河、洛地带构成的周王畿地区,作为控制全国的基地。成王20岁时,周公还政于成王,自己仍尽心辅佐,并主持创立礼乐典章制度。周公写了《无逸》,告诫成王不要贪图安逸,由“逸”而失国。由于周公旦的突出功绩与高尚品格,历史上将其和尧、舜、禹、汤、文、武、孔、孟并列为圣人。

在中国历史上,周公旦被视为贤臣的典范。尤其以礼贤下士、善于用人著称于世。史称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成语“吐哺握发”由此而生,以形容统治者的求贤若渴。三国时的曹操有诗云:“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相关文章

吕震

吕震(?~1426) 字克声。西安府临潼(今陕西临潼)人。明代官吏。洪武十九年(1386年)由乡举进太学。朝廷为了均衡贡赋命太学生到各郡县去考查,吕震到两浙(今浙江省)考查后奏报,太祖很满意,擢其为山...

毕沅

毕沅(1730~1797) 字纕蘅,一字秋帆,号灵岩山人。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清代著名学者,官吏。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状元。曾于三十六年至四十一年(1771~1776年)和四十六年至五十年...

韩建

韩建(855~912) 字佐时。许州长社(今河南许昌)人。唐末及五代将领。初为蔡州小校,后随杨复光与黄巢起义军战于长安,黄巢起义军退出长安,韩建随所部赴蜀迎僖宗,后补神策都校、金吾将军。僖宗还长安后,...

成宗道

成宗道(生卒年不详)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北宋画家。工画人物,兼长刻石。世传其将凡长安所见吴道子壁画皆临摹刻于石上,笔迹细如发丝而不失精神体态。所集吴道子《三清像》与《左右侍卫》,宛如出于吴道子...

道世

道世(生卒年不详) 俗姓韩,字玄恽,因避讳,以字行。雍州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僧人。12岁在青龙寺出家,研习律学,博通敏记,擅长辞章。显庆(公元656~660年)年间,参与玄奘译场译经,后被召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