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 > 正文内容

刘恒

5年前 (2021-04-07)西安173

刘恒既非长子,又非嫡出,故在7岁时被封为代王,跟母亲在封地居住了17年之久。刘邦逝世后,政权一度被吕太后控制,刘邦的其他儿子纷纷被杀,刘恒的处境也岌岌可危,因为僻居远方,且谦恭谨慎,在别人看来似乎没有竞争皇位的可能,侥幸活了下来,并养成克制、忍耐、宽容、大度、豁达等在一般皇帝身上极难具备的品质,使其日后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吕太后死后,元老勋臣们平定“诸吕之乱”,把刘恒推上皇帝宝座。

汉文帝继承并强化了汉初既定政策,与民休息,轻徭薄赋,重视农桑,充实国力。这一政策在刘恒统治下能够有效强化,与其政治风格紧密相关。刘恒重视臣下进谏,注意倾听不同意见,不因言语冲撞而恼怒怪罪,鼓励提拔敢于直谏的诤臣,允许臣下按照法律而不是皇帝的一时喜怒行事。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刘恒以节俭著称,当政23年间,“宫室苑囿,车骑服饰,无所增益”,虽贵为天子,却穿着粗厚的布衣、木底鞋子,连睡觉的席子也是蒲草编织的。因为宫廷费用省俭,人民的负担大为减轻,赋税一减再减,先后两次把田租减为三十税一,甚至有12年免收全国田赋。此间,废止了连坐法和割鼻、砍脚、脸上刺字等酷刑。逐步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驻军北方,迁移百姓屯居边境,以增强北部边境的防御力量。汉王朝逐渐走向安定富庶。

“功莫大于高祖,德莫盛于文帝”。汉文帝不仅在汉代被公认为皇帝楷模,而且,“文景之治”在以后2000多年间一直被视为社会的理想境界。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相关文章

李泰

李泰(618~652) 字惠褒。唐太宗第四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任雍州牧、左武候大将军,后封魏王。李泰才思敏捷,善写文章,好接纳学士,颇得太宗喜爱。太子李承乾喜好声色,漫游无度,又有足疾,李泰结...

吕大忠

吕大忠(生卒年不详)字进伯。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人。北宋官吏,学者。皇祐五年(1053年)进士,历任华阴县尉、晋城县令。熙宁(1068~1077年)年间辽国要求北宋割代州(今山西代县)以北地域,吕大...

路德

路德(1785~1851) 字润生,号鹭洲。西安府盩厔(今陕西周至)人。幼年刻苦读书,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中举,十四年(1809年)中进士,初任翰林院庶吉士,未满期即授户部湖广司主事。十九年(1...

樊知古

樊知古(943~994) 字仲师。本名若水(一作若冰),字叔清,宋太宗赐名知古。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时徙家池州(今安徽贵池)。年青时曾考南唐进士未中,因而思谋北归,在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西南)...

阎立本

阎立本(601~673) 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官吏,画家,建筑工艺专家。高宗时历任将作大匠、工部尚书、右丞相。其父阎毗、兄阎立德均以绘画和建筑工艺驰名。其继承家学,又师法张僧繇、郑法士等,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