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 > 正文内容

鸠摩罗什

4年前 (2021-04-21)西安263

鸠摩罗什(344~413) 原籍天竺(今印度),出生于龟兹(今新疆库车)。后秦高僧,与真谛、玄奘并称中国佛教史上三大翻译家。幼年出家,初学小乘,后遍习大乘,尤精般若。前秦苻坚闻其名,于建元十八年(公元382年)遣吕光西破龟兹,以迎鸠摩罗什。前秦败亡,留住凉州。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姚兴遣使迎请鸠摩罗什到长安,奉为国师,讲译佛经。佛教自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到这时虽已有300余年历史,僧侣们也译出一批佛经,但质量不高,晦涩难懂。鸠摩罗什来长安前,曾在凉州滞居多年,精通汉语。其向姚兴说明自己愿重新翻译佛经,以弘扬佛法。姚兴选拔800多名僧侣协助鸠摩罗什译经。这些人中,最著名的道生、僧肇、道融、僧睿,被后人称为“什门四圣”。鸠摩罗什深通佛理,又精通汉、梵两种文字,组织译出的佛经,既能明确表达梵文原意,又能做到行交流畅,字句优雅,令佛教徒无不信服赞赏。经十余年努力,共译经300多卷。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翻译外国经书,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大盛举。鸠摩罗什所译经论影响很大,其中三论:《成实论》《法华经》《阿弥陀经》分别成了三论宗、成实宗、天台宗、净土宗所依据的主要经典,促使了佛教文化的传播。鸠摩罗什在长安初居西明阁及逍遥园,后居草堂寺(今陕西户县草堂营村)。据《释氏要览》载:鸠摩罗什“于大寺中构一堂,以草苫盖,于中译经”,草堂寺之名由此而来。在译经的同时,鸠摩罗什还常在草堂寺讲解佛经,姚兴及朝臣、沙门经常肃容观听,“公卿以下莫不钦附,沙门自远而至者五千余人。起浮图于永贵里,立波若台于中宫,沙门坐禅者恒有千数。”弘始十五年(公元413年),鸠摩罗什圆寂,葬骨草堂寺并建造一塔。今舍利塔仍存。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相关文章

玄奘

玄奘(602~664) 俗姓陈,名祎。世人尊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原籍洛州偃师(今河南偃师)。唐代僧人,旅行家,佛教经典翻译家,中国佛教唯识宗创始人。13岁出家,20岁在大慈恩寺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

唐临

唐临(600~659) 字本德。雍州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官吏。唐武德(公元618~626年)年间,跟随太子李建成讨伐王世充,任右卫率府铠曹参军。玄武门之变后,调任万泉县(今山西万荣西南古城南)丞...

李晟

李晟(727~793) 字良器。原籍陇右临洮(今甘肃临洮),后入籍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唐代将领。初为西北边镇裨将,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代宗时擢任左金吾卫大将军,又任泾原四镇北庭兵马使,后因击败吐蕃...

宋湜

宋湜(949~999) 字持正。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北宋官吏。少年孤贫,苦心治学。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中进士,历任户部员外郎、兵部郎中、中书舍人、给事中、枢密副使等职。史称其“好学,美文...

韦洸

韦洸(?~591) 字世穆。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县境内)人。北周及隋代将领。出身军人世家,性情刚毅,自幼擅长骑射。初任直寝上士,东征西讨,建立功勋,累迁开府,赐爵卫国县公。北周末年尉迟迥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