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 > 正文内容

玄奘

4年前 (2021-04-17)西安140

玄奘(602~664) 俗姓陈,名祎。世人尊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原籍洛州偃师(今河南偃师)。唐代僧人,旅行家,佛教经典翻译家,中国佛教唯识宗创始人。13岁出家,20岁在大慈恩寺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离长安前往天竺(今印度)游学求法,途经中亚、阿富汗等地,饱经风霜,历尽艰险,最后到达巴基斯坦和印度,在佛学中心那烂陀寺从戒贤学佛5年余。由于学识出众,精通50部经律论,获得佛教“三藏法师”的崇高地位。十六年(公元642年)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上任主讲,获得印度众多名僧的赞赏。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其辗转往返17年,行程数万里,“所闻所履,经历128国”,并带回大小乘经律论共520英、657部及佛像、舍利等。玄奘回长安后,应唐太宗的要求,撰写了一部介绍西域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和山川地理的著作《大唐西域记》。这部著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得到近代科学家多次验证,印度考古学家依据玄奘所记的路程与方位,先后找到并发掘出几十处古城、古建筑遗址,近代探险家斯坦因重走了一遍玄奘从瓜州到伊吾的沙漠途径,发现玄奘记下的里程十分准确。玄奘在大慈恩寺翻译从印度带回的大量佛教典籍,以19年时间译出佛经75部、1335卷。玄奘创立了法相宗(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其弟子千余人,其中有不少朝鲜、日本等国的入唐学问僧,法相宗在日本流传至今,仍是日本一大宗派。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冬,玄奘迁居宜君玉华宫继续译经,因积劳成疾,于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圆寂。初葬于长安东郊白鹿原,“士女送葬者数万人”。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将其骨灰迁葬于长安城南少陵原畔,并建兴教寺,立舍利塔。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相关文章

张鼎

张鼎(1430~1495) 字大器,别号自在道人。西安府咸宁(今陕西西安)人。明代官吏,学者。少年时其父任山西蒲州知州,张鼎随父在蒲州从学于河东名儒薛瑄,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员外...

周兴

周兴(?~691)雍州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官吏。年轻时习法律。初任尚书省都事,后擢任司农少卿、秋官侍郎,掌管刑狱,以刻毒酷吏著称,先后陷害枉杀数千人。武则天即位后,大兴告密之风,其与来俊臣等相互...

颜真卿

颜真卿(708~785) 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官吏,书法家。开元进士,初任礼泉县尉,历任殿中侍御史、东都畿采访判官、监察御史、武部员外郎等职,以刚正忠贞、不附权贵、清操有节、直言敢谏...

王徽

王徽(约818~891) 字昭文。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县境内)人。唐代官吏。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进士擢第,初为秘书省校书郎,后担任判度支沈询的巡官、宰相徐商的参佐。咸通(公元860~...

窦婴

窦婴(?~前131) 字王孙。原籍观津(今河北武邑),徙居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官吏。文帝窦皇后从兄之子。初为吴国相、詹事。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率军扼守荥阳,抵御齐、赵叛军。叛乱平定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