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 > 正文内容

宇文恺

4年前 (2021-04-19)西安137

宇文恺(555~612) 鲜卑族。字安乐。原籍朔方夏州(今陕西靖边),后迁居京兆(今陕西西安)。隋代官吏,建筑与城市规划专家。出身鲜卑贵族家庭,父兄均为将领。自幼好学,多技艺,以才思巧绝闻名。初任营宗庙副监、太子左庶子,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营建新都大兴城时,被文帝任命为营新都副监。当时虽由左仆射高颎任营新都大监,但“凡所规划,皆出于恺”,宇文恺实际上是隋大兴城的总设计师。

宇文恺在新都的总体规划布局上因地制宜,精巧奇绝。据《雍录·龙首原六坡》载:“宇文恺之营隋都也,曰朱雀街南北尽郭有六条高坡,象乾卦六爻,故于九二置宫殿,以当帝王之居;九三立百司,以应君子之数;九五贵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玄都观及兴善寺以镇其地。”曲江池的开凿也出于其规划,“宇文恺以其地在京城东南隅,地高不便,故阙此地不为居人坊巷,而凿以为池。”都城许多重要建筑出于宇文恺亲自设计。传唐代太平公主下嫁薛绍,于城内万年县署设婚席,“初以县门隘窄,欲毁之。高宗敕:宇文恺所造,制作多奇,不须毁拆。”经宇文恺精心规划建造的隋都大兴城,既充分发挥了自然条件的长处,又达到突出首都宏伟气势的设计构想,实现了建筑艺术、自然环境与政治功能的高度和谐统一,成为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的辉煌篇章。

宇文恺的成就不限于规划建造大兴城。开皇四年(公元584年),主持开凿广通渠工程。全渠西起大兴城,东至潼关,全长三百余里,使沿渠农田得到了灌溉,同时,也便利了漕运。渠成,宇文恺拜莱州(今山东掖县)刺史,在位期间甚有能名。十三年(公元593年),主持营建仁寿宫,后又领修文献皇后陵。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炀帝命其为营东都副监、将作大匠,主持东都洛阳建造工程,宇文恺因建造东都有功,于四年(公元608年)擢升工部尚书。后又规划过长城的修复。炀帝北巡时,宇文恺所制大帐,其下可坐数千人;又造观风行殿,能容侍卫数百人,下装轮轴可以推移。《隋书》称:“宇文恺学艺兼该,思理通赡,规矩之妙,参纵班、尔,当时制度,咸取则焉。”其著作《东都图记》20卷、《明堂图议》2卷、《释疑》2卷等已佚,惟《明堂议表》附于《隋书》本传,并附按百分之一比例绘制的平面与模型图。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相关文章

冯衍

冯衍(生卒年不详) 字敬通。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县境内)人。东汉官吏,辞赋家。幼有奇才,20岁博通群书。新莽时为更始将军廉丹掾吏,劝廉丹叛莽待变不为所纳,廉丹兵败后,冯亡命河东。更始二年(公...

史丹

史丹(生卒年不详) 字君仲。原籍鲁(今山东曲阜),落籍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县境内)。西汉官吏。出身皇室外戚,初任太子中庶子。元帝即位后,任驸马都尉、侍中,护佑太子甚力,元帝屡次有另立太子之意...

程异

程异(?~819) 字师举。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官吏。贞元(公元785~804年)末年历任监察御史、虞部员外郎,充盐铁转运、扬子院留后,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参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为郴州司马...

杜洪

杜洪(生卒年不详)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十六国时期长安地方武装头领。后赵末年,东晋梁州(今陕西汉中)刺史司马勋兵出骆谷,欲进占关中。后赵将军王郎攻入关中劫走驻守长安的石苞。杜洪趁机占领长安,自称...

僧导

僧导(生卒年不详) 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南北朝时高僧。10岁出家,刻苦研读《观世音经》《法华经》,18岁时已博通众经,悟解独到。后以鸠摩罗什为师,后秦皇帝姚兴钦佩其德业,友而爱之,入寺相访,同辇还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