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 > 正文内容

柳宗元

4年前 (2021-04-15)西安163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定居长安(今陕西西安),柳宗元即出生于长安。童年时跟随母亲学习诗文,后随父亲游历江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中进士,十二年(公元796年)任秘书省校书郎,十四年(公元798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正字。十七年(公元801年)任蓝田县尉,两年后入朝任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后,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王叔文联合王伾、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共同推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改革派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革新措施,冲击了贵族阶级和宦官的权益,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和攻击。是年八月,宪宗上台,改革失败,王叔文等人或被贬或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二月奉诏回到长安,三月又被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柳宗元在柳州任上,招抚流民安居从业,兴办学校,发展文化,移风易俗。为解救奴婢,柳规定奴婢在主人家做工,应按时间计算工钱,如果工钱数目达到所欠债务之数,即可获免,一年多就使1000名奴婢获得自由。其鼓励人民挖掘水井,开垦荒地,发展交通,整修城垣和街道,植树造林。经一番治理,柳州“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园洁修,猪牛鸭鸡,肥大蕃息”。

由于长期遭贬,在精神上受到折磨,生活又相当艰苦,柳宗元身体极为衰弱,病逝于柳州,归葬于万年县(今陕西西安)。其死后,刘禹锡将其作品编为《柳河东先生集》。

柳宗元一生最突出的成就还是在文学方面的贡献。其被贬之后,开始步入文学创作的极盛时期。其写了著名的政论和哲学文章,如《封建论》《非语》《天爵论》《天对》《天说》《断刑论》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国家的兴衰、制度的更迭,有着自己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其文学作品《三戒》《捕蛇者说》《田家三首》等,反映了农民在繁重赋役的压迫下,得不到温饱的悲惨情景和当时农村凋敝破败的状况,以犀利的笔锋,尖锐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虚伪矫饰和愚蠢的官僚。其传记、散文、游记、诗都写得十分出色,语言简练,文笔清新,思想感情深厚,作品计有600多篇。柳宗元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和韩愈一起发动的文学改革运动,即文学史上的“古文运动”,为古代散文的发展开辟了新局面,对后世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相关文章

萧定

萧定(708~784) 字梅臣。祖籍江南,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官吏。出身官僚世家,为唐初大臣萧瑀曾孙,以祖荫初授陕州参军,历任金城丞、侍御史、考功员外郎,后外放,先后任袁、信、湖、宋、睦、润...

王通

王通(?~1452) 西安府咸宁(今陕西西安)人。明代将领。王真之子,初袭父职任都指挥使,后任都督佥事。永乐七年(1409年),主持营建长陵(明成祖墓,在今北京昌平区北、天寿山南)。十二年(1414年...

史序

史序(934~1010) 字正伦。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北宋天文学家。自幼喜观天象,善于推步历算。太平兴国(公元976~983年)年间补司天学生,雍熙二年(公元985年)经殿试,居中选26人之首,...

来俊臣

来俊臣(651~697) 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武则天执政时的著名酷吏。因告密获得武则天信任,先后任侍御史、左台御史中丞,组织数百名无赖专事告密,又设推事院,大兴刑狱,与其党羽朱南山等撰写《告密罗...

李绎

李绎(生卒年不详)字纵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北宋官吏。初以父荫补太庙斋郎,改太常寺太祝,后举进士中第,除将作监丞,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华州(今陕西华县)知州。后擢提点河北刑狱,权知贝州(今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