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 > 正文内容

柳宗元

4年前 (2021-04-15)西安148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定居长安(今陕西西安),柳宗元即出生于长安。童年时跟随母亲学习诗文,后随父亲游历江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中进士,十二年(公元796年)任秘书省校书郎,十四年(公元798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正字。十七年(公元801年)任蓝田县尉,两年后入朝任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后,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王叔文联合王伾、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共同推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改革派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革新措施,冲击了贵族阶级和宦官的权益,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和攻击。是年八月,宪宗上台,改革失败,王叔文等人或被贬或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二月奉诏回到长安,三月又被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柳宗元在柳州任上,招抚流民安居从业,兴办学校,发展文化,移风易俗。为解救奴婢,柳规定奴婢在主人家做工,应按时间计算工钱,如果工钱数目达到所欠债务之数,即可获免,一年多就使1000名奴婢获得自由。其鼓励人民挖掘水井,开垦荒地,发展交通,整修城垣和街道,植树造林。经一番治理,柳州“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园洁修,猪牛鸭鸡,肥大蕃息”。

由于长期遭贬,在精神上受到折磨,生活又相当艰苦,柳宗元身体极为衰弱,病逝于柳州,归葬于万年县(今陕西西安)。其死后,刘禹锡将其作品编为《柳河东先生集》。

柳宗元一生最突出的成就还是在文学方面的贡献。其被贬之后,开始步入文学创作的极盛时期。其写了著名的政论和哲学文章,如《封建论》《非语》《天爵论》《天对》《天说》《断刑论》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国家的兴衰、制度的更迭,有着自己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其文学作品《三戒》《捕蛇者说》《田家三首》等,反映了农民在繁重赋役的压迫下,得不到温饱的悲惨情景和当时农村凋敝破败的状况,以犀利的笔锋,尖锐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虚伪矫饰和愚蠢的官僚。其传记、散文、游记、诗都写得十分出色,语言简练,文笔清新,思想感情深厚,作品计有600多篇。柳宗元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和韩愈一起发动的文学改革运动,即文学史上的“古文运动”,为古代散文的发展开辟了新局面,对后世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相关文章

韦安石

韦安石(651~714)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官吏。初任乾封县尉。永昌元年(公元689年)任雍州司兵参军,得宰相苏良嗣器重,擢升为膳部员外郎,再迁并州司马。在任有政绩,被擢拜并州刺史,后历任...

张几

张几(生卒年不详) 字知几。西安府盩厔(今陕西周至)人。明代官吏。正德五年(1510年)中举,九年(1514年)进士,任广平府(今河北鸡泽)司理。时境内有的田地低洼,屡为水灾所苦,张几引导农民种植莲藕...

李泌

李泌(722~789) 字长源。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西魏时徙居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唐代官吏。因能文善诗,在张九龄任宰相时深得器重。天宝(公元742~756年)年间以翰林供奉东宫,因遭杨国忠...

萧嵩

萧嵩(?~749)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官吏。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以门荫补沼州参军。后历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开元(公元713~741年)初年为中书舍人,三迁为尚书左丞、兵部侍郎。开...

陈玄

陈玄(生卒年不详)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五代名医。出身医药世家,唐末以医入侍李克用,颇得信赖。后唐明宗时,历任太原少尹、太府卿等职,其间将生平所得验方75副及药法百件加以整理,定名《要术》,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