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 > 正文内容

第五琦

4年前 (2021-04-13)西安152

第五琦(729~799) 字禹珪。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官吏,以善于理财著称。自幼丧父,聪明好学,富于才干。初在韦坚手下任职,后任须江(今浙江江山)县丞。安史之乱时在北海郡任录事参军,以献计收复失地有功,被派赴蜀向玄宗奏事。玄宗欣赏其才干,授其监察御史、勾当江淮租庸使。其将从江淮征得的财赋,溯长江、汉江上运至汉中,再由陆路转运关中,有力地支援了收复长安的战争。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肃宗南下到凤翔(今陕西凤翔)部署平叛战争,第五琦在永王李璘兵败、江南平定后,亦将赋银运至凤翔。当时中央管理财经的部门收支十分混乱,为改变这种状况,朝廷分设度支、盐铁转运等专使,用第五琦任山南等五道度支使。第五琦主持财政,取消了户部、司农等部门的收支权,财政统归皇帝调度使用,初步改变了以前开支混乱、国库亏损严重、权臣贪官作弊的局面。针对当时经济凋落、财赋困难的状况,把盐的生产经营完全纳入国家控制,使盐业专利收入成为国家财政重要来源。后擢任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专判度支。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朝政。在其主持下实行币制改革,铸造乾元通宝钱,以一当十,后又铸造重轮乾元钱,以一当五十,因导致通货膨胀,被贬任忠州长史。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任朗州刺史,以政绩显著擢任太子宾客。后又任粮料使兼御史大夫、关内元帅副使、京兆尹等职,在筹措粮秣支援战争收复长安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后复以户部侍郎判度支,管理财政、金融、转运等事务十余年。封扶风郡公。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相关文章

毕沅

毕沅(1730~1797) 字纕蘅,一字秋帆,号灵岩山人。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清代著名学者,官吏。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状元。曾于三十六年至四十一年(1771~1776年)和四十六年至五十年...

韦洸

韦洸(?~591) 字世穆。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县境内)人。北周及隋代将领。出身军人世家,性情刚毅,自幼擅长骑射。初任直寝上士,东征西讨,建立功勋,累迁开府,赐爵卫国县公。北周末年尉迟迥叛乱...

张定和

张定和(? ~607) 字处谧。京兆(今陕西西安)人。隋代将领。少年家境贫寒,初随李充与突厥作战,杀敌勇猛,被敌刺中颈部后,以草塞住伤口继续冲锋陷阵。文帝得知后赞赏不已,擢任柱国,封武安县侯。炀帝时先...

道世

道世(生卒年不详) 俗姓韩,字玄恽,因避讳,以字行。雍州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僧人。12岁在青龙寺出家,研习律学,博通敏记,擅长辞章。显庆(公元656~660年)年间,参与玄奘译场译经,后被召入西...

道氤

道氤(668~740) 俗姓长孙。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人。自幼聪敏好学,“应进士科一举擢第”,荣耀亲里。后遇梵僧相谈,乃入长安招福寺出家,受慎言律师剃度。受大兴善寺复礼法师之嘱,写《西方赞》一本,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