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臊子面

3年前 (2021-05-16)宝鸡查询132

凤翔臊子面是陕西西部的特色食品,据说是当年周文王发明的,文王当时在西岐带兵打仗,为了给将士们御寒就做了一大锅热汤,有红、黑、绿、黄、白五种颜色。将士们每人捞上一碗面条,再浇上这五色热汤,吃的热乎乎地,浑身是汗。

臊子汤有五种颜色:红色是臊子肉、红萝卜、红辣椒;黑色是黑木耳;绿色是香菜、大葱、蒜苗、韭菜和其他蔬菜;黄色是鸡蛋、黄花菜;白色是豆腐、土豆。

臊子肉是用猪肉,带皮五花肉,或者牛羊肉,切成小丁。凤翔人把做臊子叫“揽”臊子,肉在铁锅里煸炒一下,不加水,加上八角、花椒、辣椒、生姜等作料用文火炖一个多小时,快出锅时再加上盐、酱油、醋,这时一锅红艳艳的臊子香气四溢,在院子里都能闻到香味。这是干揽臊子,冬天放上个把月都不会坏。过去在凤翔,殷实的家庭长年都有臊子罐罐(把臊子肉盛入一个陶瓷罐里存储)。

做菜时先做“漂花菜”:把鸡蛋摊成薄饼,切成十毫米大的菱形小片。葱、蒜苗用针划成丝(也可用刀划),再切细。香菜切成十毫米长,豆腐切成小方丁。这是汤的“漂花”,还有底菜。底菜冬天用红萝卜、土豆,夏天用刀豆角、蒜苔、葫芦瓜、豇豆角、苤蓝等应时蔬菜,切成小丁,炒好备用。木耳泡好洗净,黄花菜洗好切成二十毫米长的段备用。

做臊子汤叫“搭汤”。过去用的土灶是前后两个锅,前锅烧水下面条,后锅搭汤。一大锅开水,依次放入臊子肉、木耳、黄花菜、生姜、花椒面烧开,再放入底菜和酱油、醋、红油辣子、麻油,最后再下漂花菜,这一锅五色的臊子汤就做好了,尝一口,香、辣、麻、酸,味道好极了。前锅下面条,这个锅更大,水要多,一把细长的面条扔在滚开的沸水中,“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一窝丝”,每碗只捞半碗面条,浇上臊子汤,彩色的臊子、底菜和漂花菜浮在白色的面条上,汤的上面又浮着一层红油,简直就是一碗碗艺术品,使人欲吃不忍。

凤翔的臊子面同样有着岐山臊子面的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的独特风味,岐山臊子面,光吃面不喝汤,一个人一顿要吃十几二十碗,招待员忙都忙不过来;凤翔臊子面,既吃面也喝汤,饭量大的人有个四、五碗就可以了。岐山臊子面,是用碱水和面;凤翔臊子面,用好麦子磨出的新面粉,已经够筋道了,所以不用碱水。岐山把切面叫“铡面”;凤翔把切面叫“犁面”,方法虽然不同,但都是切出细长筋道的面条。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醋糟粉

醋糟粉,是陕西西府的一种风味小吃。用美阳河水做的醋糟粉,那柔细、清亮、酸中有辣、辣中有咸,一种扑鼻的清香味,使人回味无穷。它的做法并不复杂,将醋淋出来后,醋糟分别盛进几个大盆里。然后给盆里加适量的清水...

大海子羊肉宴

在凤翔吃羊肉,尤以尹家务乡大海子村最为有名。烤羊排、酱羊头、烧羊蹄、炒羊肝、爆羊肚、焖羊肉……从头到脚,羊的全身都被端上了桌,就连羊眼睛也变成了一道菜,真是名副其实的全羊宴。 大海子村是远近闻名的屠宰...

油酥锅盔

油酥锅盔是在传统锅盔的基础上,经反复试验,用现代电烤箱适温调整下,使调料充分随温而散发出来的,质感硬,食之酥,口味香醇,存放持久等特点。是对外馈赠送礼外出旅游之佳品 。采用传统杠压工艺,调味品选用传统...

扶风面皮

面皮又叫凉皮,据说是从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扶风面皮做法各具特色,口味也不尽相同,制作方法上基本为蒸面皮、擀面皮和烙面皮。平常做的主要是蒸面皮,蒸面皮又分两种,曰“直蒸”、“洗面”。做“直蒸”的蒸面...

岐山擀面皮

岐山擀面皮,始出于凤鸣镇八亩沟村。又名“凉皮”、“酿皮”等。相传清朝康熙年间,岐山人王同江从北京皇宫传至岐山,距今已有二百七十余年历史。岐山擀面皮选用精良岐山面粉制作,要经过揉、洗、过、淀、清、发、掺...

陇县暖锅

陇县暖锅历史悠久,相传可追溯到清代。当时一位皇宫宠妃在冬季经过陇州,品尝过后大加赞赏,因膛中有火,故赐名“暖锅”。暖锅通常用紫铜或导热性最强的黄铜制成,锅的中间有一个上小下大的空心火筒,锅膛内炭火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