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缓
医缓(生卒年不详) 春秋时秦国医生。在中国古代医学发展史上,医缓的重大贡献在于首次提出病入膏肓诊病寻因学说。据《左传·成公十年》记载:医缓出诊在晋,为晋景公诊病后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从此,“病入膏肓”成为形容疾病危重无法救治的成语流传至今。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医缓(生卒年不详) 春秋时秦国医生。在中国古代医学发展史上,医缓的重大贡献在于首次提出病入膏肓诊病寻因学说。据《左传·成公十年》记载:医缓出诊在晋,为晋景公诊病后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从此,“病入膏肓”成为形容疾病危重无法救治的成语流传至今。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段业(?~401) 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十六国时期割据张掖的地方政权首领。博涉史传,前秦建元十八年(公元382年),段业以参军身份随吕光西征龟兹(今新疆库车)等西域诸国。苻坚死后,吕光在姑臧自称凉州...
程异(?~819) 字师举。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官吏。贞元(公元785~804年)末年历任监察御史、虞部员外郎,充盐铁转运、扬子院留后,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参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为郴州司马...
乌大经(?~1804) 西安府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清代将领。以武进士入仕,初任三等侍卫,历任山东德州营参将、贵州古州镇总兵、广西提督、云南提督。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参加征讨安南(今越南)之役,...
嬴政(前259~前210) 因生于赵国,又称赵政。是秦王朝的创立者,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号称始皇帝。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嬴政继位成为秦国国君。战国后期,由于实行变法,秦国日益...
韦执谊(生卒年不详) 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官吏。韦执谊二十多岁进士擢第,又应制策试中高第,拜右拾遗、翰林学士。德宗爱其年轻有才,颇得信用。与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等相友善。顺宗即位后,有病不能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