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缓
医缓(生卒年不详) 春秋时秦国医生。在中国古代医学发展史上,医缓的重大贡献在于首次提出病入膏肓诊病寻因学说。据《左传·成公十年》记载:医缓出诊在晋,为晋景公诊病后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从此,“病入膏肓”成为形容疾病危重无法救治的成语流传至今。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医缓(生卒年不详) 春秋时秦国医生。在中国古代医学发展史上,医缓的重大贡献在于首次提出病入膏肓诊病寻因学说。据《左传·成公十年》记载:医缓出诊在晋,为晋景公诊病后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从此,“病入膏肓”成为形容疾病危重无法救治的成语流传至今。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杜操(生卒年不详)字伯度。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县境内)人。因避曹操讳,魏晋时人称杜度。东汉书法家。其创始的早期草书由汉隶发展而成,与今草的区别是还保留着隶书笔划的形迹,笔划仍具隶书波磔(捺笔...
韩休(672~740)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官吏。以举贤良入仕,初任左补阙,历任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兼知制诰、虢州刺史。“性方直,不务进趋”,被宋璟誉为有“仁者之勇”。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
韦世康(531~597) 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县境内)人。世代为名门望族。韦10岁时为本州主簿,弱冠封汉安县公。因娶周文帝之女襄乐公主为妻,被授仪同三司,历任典祠下大夫,沔、硖二州刺史。周武...
杜审权(生卒年不详) 字殷衡。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县境内)人。唐代官吏。杜如晦六世孙。进士登第,初任江西观察判官,后以书判拔萃,拜右拾遗,转左补阙。大中(公元847~859年)初年,迁司勋员...
李贤(653~684) 字明允。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所生子。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封潞王。显庆元年(公元656年)拜岐州刺史、雍州牧、幽州都督。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徙封雍王,仍领雍州牧。上元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