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 > 正文内容

武则天

4年前 (2021-04-17)西安202

武则天(624~705) 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唐高宗皇后,武周皇帝。14岁被太宗选入宫中,立为才人,赐号媚娘。太宗死后,入感业寺为尼,后被高宗迎回宫中进封昭仪,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被立为皇后。高宗体弱寡断,武则天自显庆五年(公元660年)起参与裁决政事,后来号称天后,时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公元683年)中宗继位,其以太后身份临朝执政,翌年废黜中宗,立睿宗。载初元年(公元690年)又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

武则天实际执政长达50年,在位期间,政治上采用各种方式打击土族地主势力,选拔庶族地主登上政治舞台;改进科举制度,开创科举殿试,注意选拔人才,令官员和百姓自行荐举;经济上重视农业生产,把农业生产状况列为考核地方官的首要标准。在其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书称其“僭于上而治于下”,武则天的统治既是唐初贞观之治的继续和发展,也为后来达到鼎盛的开元之治打下了基础。

武则天统治时期也有一些弊政,如任用周兴、来俊臣等一批酷吏,处死不少无辜官民;所宠爱的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武三思、武承嗣等人横行霸道,无恶不作,百官敢怒不敢言;其大兴佛教,广设寺院,尤其统治后期纵容新兴权贵和寺院地主霸占民田,勒索百姓,均田制被破坏,使土地兼并加剧,埋下了社会危机的祸端。后武则天病重卧床不起,张柬之等大臣组织宫廷禁卫军发动政变,杀死张易之、张昌宗,拥戴中宗复位,恢复唐朝国号。事后不到一年,武则天病死于洛阳上阳宫。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相关文章

韦处厚

韦处厚(773~829) 原名淳,为避宪宗讳改名处厚,字德载。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官吏。元和(公元806~820年)初年进士,初任校书郎,后历任左补阙、礼部员外郎、考功员外郎、户部郎中等。穆...

韦载

韦载(生卒年不详) 字德基。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县境内)人。南朝梁及陈将领。祖父韦叡、父韦正均为南朝官吏。韦载初以祖荫任邵陵王府法曹参军,后迁任太子舍人。侯景之乱时任寻阳郡(今江西九江)太守...

贺胜

贺胜(?~1321) 字贞卿,亦字举安,小字伯颜,以小字行。奉元路鄠县(今陕西户县)人。元代官吏。贺仁杰之子。少从名士许衡读书。16岁时被选为忽必烈的随从侍卫。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随忽必烈北征...

杜伯

杜伯(生卒年不详) 西周时杜国(今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县境内)的诸侯。周成王时,唐(今山西翼城)人背叛周王室。成王灭唐,封弟叔虞于唐(后改称晋),将唐人子孙迁于杜,以其首领为杜伯,即唐杜氏。杜伯子孙遂以...

王檀

王檀(867~916) 字众美。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末及五代将领。唐中和(公元881~884年)年间为朱温手下将领,以战功补任中山都虞侯,后历任密州刺史、马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司空。后梁政权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