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 > 正文内容

韦述

4年前 (2021-04-16)西安160

韦述(?~757)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史学家。出身豪门贵族家庭,少年聪敏,笃志文学。开元五年(公元717年)进士,初任桑泉尉(一说栎阳县尉),旋奉诏入书府编《唐续七志》。十三年(公元725年)集贤院成立时,以才学出众,入“十八学士”之列。至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历任右补阙、集贤院直学士、起居舍人、右庶子、工部侍郎。韦前后在集贤院40年,其中专掌史任20年,在一时学士群彦中为佼佼者。据《新唐书》《旧唐书》记载,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而韦氏人物中以史才博识见长者首推韦述。唐代几种重要的官修史籍,如官制专著《唐六典》、目录书《群书四部录》及唐朝第一部国史等,其体例的确定均出于韦述之手。韦述为人纯厚,淡于名利,骨格清操,品行耿介。其坚持史家直笔,与孔至、萧颖士、柳冲撰《百家类例》,“以张说等为近世新族,删去之”,因而受到宠臣攻击,韦述云:“丈夫奋笔成一家书,奈何因人动摇?有死不可改。”其著作有《唐春秋》30卷,《唐国史》112卷并《史例》1卷,《高宗实录》30卷、《武后高宗实录》100卷、《开元谱》20卷、《百家类例》3卷、《唐职仪》30卷、《东封记》1卷、《御史台记》10卷、《两京新记》5卷、《集贤注记》3卷、《集贤书目》1卷,总计12种347卷。此外,参与编写的书有:《唐六典》《群书四部录》《初学记》等。其所撰《两京新记》为研究唐代东、西两京的重要史志著作,今存《两京新记》残本1卷及其几种辑本。所著《唐国史》,文约事丰,韦述因此被时人誉为“有良史之才”,“为谯周、陈寿之流”。安史之乱中,长安陷落,玄宗逃往四川,韦述独抱《唐国史》藏于终南山,后被俘受伪职。两京收复后,三司议罪,被流配渝州(今四川巴县),为抗议刺史薛舒困辱,绝食而死。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相关文章

祝万龄

祝万龄(?~1643) 西安府咸宁(今陕西西安)人。明代官吏。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曾任保定知府。天启六年(1626年)因激烈反对魏忠贤拆毁各地书院被免官,崇祯元年(1628年)重新起用,任...

寇谦之

寇谦之(365~448) 字辅之。祖籍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冯翊万年(今陕西临潼)人。北魏道士。其父曾任东莱太守,兄寇赞。寇早年信奉天师道(即五斗米道),潜心研究天文历算,后得成公兴指点,追随其入华山...

韦弘机

韦弘机(?~683) 亦名韦机。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官吏。太宗时任左千牛胄曹参军,奉命出使西突厥,册封同俄设继任突厥可汗,到达今中亚锡尔河区域。后因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首都塔什干市一带...

王如

王如(生卒年不详) 京兆新丰(今陕西临潼)人。西晋流民起义领袖。原为雍州武吏。元康(公元291~299年)年间,关中大旱,继而发生瘟疫,百姓纷纷逃亡,王如随流民逃到宛县(今河南南阳)。永嘉四年(公元3...

张无梦

张无梦(生卒年不详)字灵隐,号鸿濛子。凤翔盩厔(今陕西周至)人。北宋道士。早年研读《老子》《周易》,青年时入华山拜陈抟为师,与种放、刘海蟾友好。又赴天台山琼台观学导引术、还丹法,作《还元篇》诗百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