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 > 正文内容

韦述

4年前 (2021-04-16)西安154

韦述(?~757)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史学家。出身豪门贵族家庭,少年聪敏,笃志文学。开元五年(公元717年)进士,初任桑泉尉(一说栎阳县尉),旋奉诏入书府编《唐续七志》。十三年(公元725年)集贤院成立时,以才学出众,入“十八学士”之列。至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历任右补阙、集贤院直学士、起居舍人、右庶子、工部侍郎。韦前后在集贤院40年,其中专掌史任20年,在一时学士群彦中为佼佼者。据《新唐书》《旧唐书》记载,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而韦氏人物中以史才博识见长者首推韦述。唐代几种重要的官修史籍,如官制专著《唐六典》、目录书《群书四部录》及唐朝第一部国史等,其体例的确定均出于韦述之手。韦述为人纯厚,淡于名利,骨格清操,品行耿介。其坚持史家直笔,与孔至、萧颖士、柳冲撰《百家类例》,“以张说等为近世新族,删去之”,因而受到宠臣攻击,韦述云:“丈夫奋笔成一家书,奈何因人动摇?有死不可改。”其著作有《唐春秋》30卷,《唐国史》112卷并《史例》1卷,《高宗实录》30卷、《武后高宗实录》100卷、《开元谱》20卷、《百家类例》3卷、《唐职仪》30卷、《东封记》1卷、《御史台记》10卷、《两京新记》5卷、《集贤注记》3卷、《集贤书目》1卷,总计12种347卷。此外,参与编写的书有:《唐六典》《群书四部录》《初学记》等。其所撰《两京新记》为研究唐代东、西两京的重要史志著作,今存《两京新记》残本1卷及其几种辑本。所著《唐国史》,文约事丰,韦述因此被时人誉为“有良史之才”,“为谯周、陈寿之流”。安史之乱中,长安陷落,玄宗逃往四川,韦述独抱《唐国史》藏于终南山,后被俘受伪职。两京收复后,三司议罪,被流配渝州(今四川巴县),为抗议刺史薛舒困辱,绝食而死。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相关文章

李世民

李世民(599~649) 唐高祖李渊次子。出生于武功(今陕西武功)。唐代第二任皇帝,公元626~649年在位,庙号太宗。隋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李世民力劝其父起兵反隋。李渊称帝...

王重阳

王重阳(1113~1170) 原名中孚,字允卿;中武举后改名德威,字世雄;创道后改名嘉,字子明,道号重阳子,以号行。陕西咸阳人。金代道士。曾应全国武举,中举为官。王重阳想顺从金人统治受到歧视,想避世自...

张纯

张纯(?~56) 字伯仁。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县境内)人。西汉、新莽及东汉官吏。出身官宦家庭,为富平侯张安世之后,少袭爵邑。西汉哀帝、平帝时任侍中,得以保全其爵号和封地。新莽时位至九卿。刘秀...

刘恒

刘恒既非长子,又非嫡出,故在7岁时被封为代王,跟母亲在封地居住了17年之久。刘邦逝世后,政权一度被吕太后控制,刘邦的其他儿子纷纷被杀,刘恒的处境也岌岌可危,因为僻居远方,且谦恭谨慎,在别人看来似乎没有...

韦无忝

韦无忝(生卒年不详)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画家。生活于玄宗时,官至左武卫将军,以画鞍马异兽、鹘象鹰图擅长而闻名。韦能抓住野兽的情性特点,不仅使得所画外形逼真,而且神态俱出。开元(公元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