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 > 正文内容

韦述

4年前 (2021-04-16)西安198

韦述(?~757)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史学家。出身豪门贵族家庭,少年聪敏,笃志文学。开元五年(公元717年)进士,初任桑泉尉(一说栎阳县尉),旋奉诏入书府编《唐续七志》。十三年(公元725年)集贤院成立时,以才学出众,入“十八学士”之列。至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历任右补阙、集贤院直学士、起居舍人、右庶子、工部侍郎。韦前后在集贤院40年,其中专掌史任20年,在一时学士群彦中为佼佼者。据《新唐书》《旧唐书》记载,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而韦氏人物中以史才博识见长者首推韦述。唐代几种重要的官修史籍,如官制专著《唐六典》、目录书《群书四部录》及唐朝第一部国史等,其体例的确定均出于韦述之手。韦述为人纯厚,淡于名利,骨格清操,品行耿介。其坚持史家直笔,与孔至、萧颖士、柳冲撰《百家类例》,“以张说等为近世新族,删去之”,因而受到宠臣攻击,韦述云:“丈夫奋笔成一家书,奈何因人动摇?有死不可改。”其著作有《唐春秋》30卷,《唐国史》112卷并《史例》1卷,《高宗实录》30卷、《武后高宗实录》100卷、《开元谱》20卷、《百家类例》3卷、《唐职仪》30卷、《东封记》1卷、《御史台记》10卷、《两京新记》5卷、《集贤注记》3卷、《集贤书目》1卷,总计12种347卷。此外,参与编写的书有:《唐六典》《群书四部录》《初学记》等。其所撰《两京新记》为研究唐代东、西两京的重要史志著作,今存《两京新记》残本1卷及其几种辑本。所著《唐国史》,文约事丰,韦述因此被时人誉为“有良史之才”,“为谯周、陈寿之流”。安史之乱中,长安陷落,玄宗逃往四川,韦述独抱《唐国史》藏于终南山,后被俘受伪职。两京收复后,三司议罪,被流配渝州(今四川巴县),为抗议刺史薛舒困辱,绝食而死。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相关文章

苻健

苻健(317~355) 氐族。字建业。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人。前秦皇帝,公元351~355年在位,谥号明皇帝。氐族是中国古代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两汉时称“九氐”,主要居住于今川、陕、甘交界处,西...

医和

医和(生卒年不详)春秋时秦国医生。据《左传》载,医和首先提出六气致病的病因学说,认为阴、阳、风、雨、晦、明为六气,并指出六气变化与疾病的关系。这一学说认为,天有六种气候,派生出五种气味,表现为五种颜色...

苏顺

苏顺(生卒年不详) 字孝山。京兆霸陵(今西安市灞桥区)人。东汉文学家。约和帝至安帝时在世。早年好养生之道,后隐居学道术。晚年入仕,任郎中,卒于任。擅长著述,作品有赋、论、诔、哀辞、杂文等16篇。《隋书...

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601~636) 雍州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太宗李世民皇后。少好读书,生活俭朴。13岁时嫁给李世民,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册为秦王妃。李世民兄弟不和,彼此猜忌,其尽力从中弥合矛盾,与其他...

于志宁

于志宁(588~665) 字仲谧。雍州高陵(今陕西高陵)人。唐代官吏。隋炀帝时为冠氏县(今河南邓县)长,后弃官归里。唐高祖入关后,授银青光禄大夫、渭北道行军元帅记室,与殷开山等人一起为李世民参赞军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