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 > 正文内容

杜佑

5年前 (2021-04-13)西安159

杜佑(735~812) 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官吏,史学家。出身名门望族,自幼勤奋好学,尤喜经史,18岁以祖荫补济南郡参军、郯县丞,被润州刺史韦元甫所赏识,从此长期追随韦,直至其去世后才回长安任职,后历任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御史中丞。德宗时任工部、金部郎中,充江淮水陆转运使。李希烈、朱批叛乱,杜佑任度支郎中、和籴等使,总管平叛军旅后勤诸多事宜。后因得罪权臣卢杞,被贬任饶州刺史,又迁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一度入朝任尚书左丞,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在淮南任上,重视发展农业,将荒田开垦改良为耕地,开挖塘陂引水灌溉,适当减轻赋税,促进了当地生产的发展。期间,由于杜在经济、军事上,大力支持了朝廷的平叛战争,德宗命其兼任刑部尚书、检校尚书右仆射等职。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擢任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德宗死,杜代行冢宰(最高行政长官)。顺宗死后,宪宗居丧期间,再次代理冢宰。

杜佑虽身居高位,但十分勤奋,常秉烛达旦,著述不辍。自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倾注35年心血撰写成史学巨著《通典》。全书共200卷,57万字,记载了上自传说时代,下迄唐代宗时期的历代典章制度,是中国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确立了中国史籍中与纪传体、编年体并列的政体书,其体近于纪事本末,可以补纪传、编年之不足,对研究中国历史进程、章法典籍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相关文章

徐伯

徐伯(生卒年不详) 齐(今山东)人。西汉时水利工程专家。汉武帝时,因北征匈奴的战争及兴修水利工程和宫殿等,使粮食和其他物资的消耗急剧增加。当时运输靠渭河水运,但渭河多沙滩和弯道,从黄河经渭河运物资到长...

宇文邕

宇文邕(543~578) 鲜卑族。字弥罗突。宇文泰第四子。祖籍代郡武川(今内蒙古境内),生于同州(今陕西大荔)。北周皇帝,公元560~578年在位,谥称武帝。宇文泰死后,其长子宇文觉建立北周王朝,但朝...

李元紘

李元紘(?~733) 字大纲。祖籍滑州(今河南滑县),唐初迁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唐代官吏。出身官僚家庭,以门荫入仕,初为泾州同兵,历任雍州司户、好畴(在今陕西乾县境内)令、润州司马、万年县令、京兆...

景云

景云(公元710~711年)年间任中书舍人。因母年老,奏请调任,以虞部郎中住东都洛阳养母。后检校御史中丞,监察御史宋宣远恃宰相卢怀慎的权势,多有违法行为,崔沔奏闻皇帝。“又姚崇之子光禄少卿彝,留司东都...

孟攀鳞

孟攀鳞(1204~1267) 字驾之。原籍云内(今内蒙古吐默特左旗东南)。金及元官吏。金正大七年(1230年)进士,历任朝散大夫、招讨使。蒙古定宗元年(1246年)任陕西帅府详议官,举家定居长安。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