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悰
杜悰(784~863) 字永裕。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官吏。杜佑之孙。初以门荫任太子司议郎。因娶宪宗女儿岐阳公主为妻,加授银青光禄大夫、殿中少监、驸马都尉,后累迁为司农卿。大和五年(公元831年)八月任京兆尹,翌年六月兼御史大夫。七年(公元833年)三月,以检校刑部尚书出任凤翔尹、凤翔陇右节度使。八年(公元834年)六月,出为忠武军节度使、陈许蔡观察等使,加兵部尚书衔。开成(公元836~840年)初年,召入朝任工部尚书、判度支。三年(公元838年),改任户部尚书,兼判度支事。
会昌(公元841~846年)初年,杜悰出任淮南节度使,镇扬州。四年(公元844年)七月,入朝拜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五年(公元845年)五月罢相,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徙西川节度使,后复镇淮南。淮南遭旱灾,人民饥饿流亡,杜悰贪酒饮宴,不知民情,竟上表谎称祥瑞,被罢职,以太子太傅分司东都。
大中(公元847~859年)初年,复出为西川节度使,出兵收复被吐蕃侵占的维州城(治今四川理县东北)。不久入朝任尚书右仆射、判度支,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懿宗立,拜杜悰为司空,封邠国公。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六月,杜悰罢相,以检校司徒出为凤翔、荆南节度使。后病卒。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