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 > 正文内容

娄敬

5年前 (2021-04-07)西安171

娄敬(生卒年不详) 原籍齐国卢(今山东长清),徙居京兆鄠县(今陕西户县)。西汉官吏。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汉王朝统一中国后,本拟定都洛阳。其时,娄敬作为山东戍卒前往陇西服役途经洛阳,求见刘邦。娄敬向刘邦分析比较洛阳与关中两地的建都利弊,指出:现在战争刚刚结束,社会动荡不安,洛阳无险可守,不适宜建都;而关中之地,左有崤山、函谷,右有陇山、岷山,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富饶,北有边塞畜牧之利,西、北、南三面可凭险防守,只需从东方一面控制诸侯。诸侯安定,则可以沿黄河和渭水,用舟车运输天下物品供应京师。如诸侯反叛,派遣军队镇压,顺流而下,足以转输军事物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啊。刘邦听了这番话后征求群臣意见。群臣多是山东人,纷纷反对在关中建都。刘邦又征求张良的意见,张良全力支持娄敬的建议。于是,刘邦决定建都长安,并即日起驾。为表彰娄敬的定都之策,赐其姓刘,号春申君。从此娄敬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

西汉初年,匈奴是北方的最大边患。汉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韩王信勾结匈奴反叛,刘邦率军亲征。军至晋阳(今山西太原),刘邦派出使者赴匈奴探听虚实。匈奴将精壮的士兵和牛马隐藏起来,示以羸弱之师迷惑汉朝使者。使者回来报告后,人们皆说匈奴易击,唯有娄敬独持异议,认为匈奴将“伏奇兵以争利”,不可轻举妄动。刘邦不听,结果大败而归,始信娄敬见识超人,封其二千户,为关内侯,号建信侯。在刘邦向其问计时,娄敬分析了当时形势,认为“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在军事实力尚无法与匈奴抗衡的条件下,只有实行“和亲”才是上策。同年,娄敬又向刘邦提出迁徙山东豪强以实关中的建议,指出这样“无事,可以备胡;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刘邦采纳这一建议,并命娄敬负责实施。娄敬所提定都、和亲、迁豪三项计策,对稳定汉初政治形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娄敬的封邑在京兆鄠县(今陕西户县),其墓冢至今犹存。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相关文章

李思训

李思训(651~718) 字建。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唐代官吏,画家。出身宗室贵胄家庭,少年得志,咸亨二年(公元671年),年仅20岁已累转江都令属。不久武则天执政,大杀唐宗室,李思训被迫弃官潜匿...

杜牧

杜牧(803~853) 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官吏,诗人。出身名门望族,为中唐宰相、史学家杜佑之孙。大和二年(公元828年)进士,初为弘文馆校书郎,因秉性刚直,遭人排挤,后历任...

路元锡

路元锡(约1722~1804) 字命卿,号梅圃。西安府盩厔(今陕西周至)人。清代官吏。乾隆三十年(1765年)保进国子监,本科举人,四十六年(1781年)大挑二等入仕。初任甘肃成县训导,又任陕西朝邑(...

韩思复

韩思复(652~725) 字绍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官吏。少年勤学,事亲至孝,为人廉洁。永淳(公元682~683年)年间举秀才高第,任梁府仓曹参军。时值大旱,韩开仓赈灾,上司追查责问,韩曰...

杜伯

杜伯(生卒年不详) 西周时杜国(今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县境内)的诸侯。周成王时,唐(今山西翼城)人背叛周王室。成王灭唐,封弟叔虞于唐(后改称晋),将唐人子孙迁于杜,以其首领为杜伯,即唐杜氏。杜伯子孙遂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