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文庙
位于三学街,又称“孔庙”。始建于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宋至清代屡有修葺,现庙内存各类碑石多通,其中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重修宣圣庙记》称“其规模之大五百楹”。庙内现存建筑为明清格局,是现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南半部分。西安文庙坐北面南,由三进院落组成封闭式大庭院。院南端有长15.5米、高约9米的砖砌琉璃瓦顶照壁,壁上有清代刘晖楷书“孔庙”。照壁北为三顶三间木构“太和元气坊”,坊上斗拱繁复、高大而不失精巧,据载为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巡抚李思孝所建。牌坊东、西侧围墙处辟有院门,西称“礼门”,东称“义路”。牌坊北有石栏板围绕、中跨石桥的半圆形泮池,青石栏杆雕有云龙纹柱头,多为元、明所制。池北为分隔一、二进院落的、以砖墙相连的三座石构棂星门,门顶部均仿木构建筑雕出飞檐、瓦垅、勾头滴水,正脊两端安有瑞兽,中施火焰纹装饰构件。中门较高,走马板上刻“文庙”二字,左、右侧门楣上分别刻“德配天地”、“道贯古今”。第二进院北端中轴线上的仪门面阔三间宽17米、进深二间长14米,单檐歇山顶,覆以黄绿色琉璃瓦,为明代建筑。仪门内第三进院落中有1957年遭雷电烧毁的大成殿遗址,原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顶,黄琉璃瓦顶。殿址两侧有东、西庑廊共三十四间。两庑之间有相互对称的八角攒尖顶碑亭六座,亭内存清代平大小金川告捷孔子庙碑等。
西安文庙内古柏映衬,古朴典雅,其北邻即是中国最大的古代石刻集中地——西安碑林。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