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 > 正文内容

嬴连

5年前 (2021-05-10)西安246

嬴连(前424~前362) 又名师隰。秦灵公之子。本已立为太子,但秦灵公死后在宫廷斗争中受挫,未能继位而流亡在外。秦出子二年(公元前385年),经过一场宫廷政变,嬴连被迎立为秦国国君,公元前385年~前362年在位。谥称献公,又称元献公、元王。

战国中期,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先后实行变法,社会制度发生深刻变革,社会经济面貌焕然一新。而秦国则仍受旧制度束缚,生产力发展缓慢,国力相对落后,在与六国的角逐中,处于被动挨打地位,加之长期权位纷争,陷于内乱,更使秦穆公开创的霸业大为削弱。秦的繁庞(今陕西韩城东南)、临晋(今陕西大荔东)、元里(陕西澄城南)、洛阴(今陕西大荔东)、合阳(今陕西合阳东南)等城先后被魏国占领。秦献公即位后,为了富国强兵,对秦的旧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废止野蛮的活人殉葬制度,宣布“止从死”;编制户籍,将全国人口按五家为一“伍”的单位编制起来,称为“户籍相伍”;取消“国人”与“野人”的区别,提高“野人”(奴隶)的地位;把国都迁至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乡),立志收复被魏国夺取的河西之地;推广县制,先后把蒲、蓝田、善明氏等地改建为县,又在首都栎阳设县,使地方行政组织适应新制度的发展和战争需要;实行“初行为市”,即由官府设立正规市场,允许商业资本活动,以加速旧生产方式的瓦解。上述改革措施的切实推行使得“秦始复强”,在与六国的战争中频频得胜。秦献公十九年(公元前366年),秦军大胜韩、魏联军于洛阳。二十一年(公元前364年),秦军深入河东,在石门(今山西运城西南)与魏军交战,斩首级6万。二十三年(公元前362年),秦军与魏再战于少梁,俘虏魏将公孙痤,占领庞城。也就在这场战役中,秦献公受重伤而死。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相关文章

杨恭懿

杨恭懿(1225~1294) 字元甫,号潜斋。安西路高陵(今陕西高陵)人。元代哲学家,天文学家。自幼刻苦攻读,博通六经文史,尤精于《易》《礼》《春秋》,后潜心研究朱熹理学要旨,逐渐形成其“穷理反躬,一...

韦坚

韦坚(?~746) 字子全。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官吏。早年入仕,初为秘书丞,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曾任长安县令,才能卓越,办事精明。后负责转运从江淮调入京兆的粮食财帛,因指挥管理得当,...

王育

王育(生卒年不详) 字伯春。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西晋将领。幼时家贫,牧羊为生,经同里人许子章解囊相助入学读书,后博通经史,以才识闻名。初任京兆郡守杜宣主簿、司徒王浑府掾,后任南武阳令,以精明干练...

赵过

赵过(生卒年不详) 西汉时著名的农业技术革新家。曾担任朝廷主管农业的搜粟都尉,在关中地区推行“代田法”耕作新技术,并发明了耦犁和三脚耧两种先进工具,对中国农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西汉初期,关中地...

刘盈

刘盈(前210~前188) 刘邦长子。西汉第二任皇帝,公元前194年~前188年在位,谥称惠帝。刘邦虽定都长安,但当时只有萧何主持营建的几座宫殿,尚无城垣。刘盈即位当年,诏令修筑长安城墙,开始扩建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