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 > 正文内容

史佚

4年前 (2021-05-10)西安418

史佚(生卒年不详) 又名史逸。中国古代最早的政治理论家,先后在西周文王、武王、成王三朝为官,成王时与周公、召公、太公合称“四辅”。

史佚以博闻强记著称。对中国早期文明社会的政治理论进行总结,著成《史佚之书》,具有很高权威性,春秋时常被各国政治家引用。史佚从当时社会政治现实出发,提出强调亲族内部相互团结、相互支持的血缘政治理论,而对异族则持怀疑、排斥态度,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同时也倡导族间、国间互相帮助,平等相处,反对霸权与凌辱;主张对地方强大势力实行羁縻政策,“因重而抚之”,以保障中心地区统治稳固。在史佚的理论中,首次出现“敬”、“俭”、“德”、“让”等伦理观念,如“动莫如敬,居莫如俭,德莫如让,事莫若咨”等。其政治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学说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儒家的“敬”、“让”等观念,墨家的“节用”、“尚贤”等主张,战国时的民本主义思潮,封建时代的羁縻政策、夷夏之防等均可以从史佚的政治思想中找到历史渊源。

殷周之际,伴随社会政治的剧烈动荡,社会思潮出现更新嬗变,史佚的政治理论反映出这种变化。武王克商后,史佚主持对上帝申明讨纣的祷告,列举商纣王的两大主要罪状,一是“侮灭神祗”,一是“昏暴商邑百姓”(《逸周书·克殷》)。这里所说的“百姓”虽非普通百姓而是指商王统治下的各大小宗族,但毕竟为“人”在神灵一统的传统意识中争得了一席位置,在当时历史背景上无疑是社会观念的一种进步。

另据《物原》记载,史佚也是辘轳(从井中提升水的工具)的发明者。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相关文章

赵瞻

赵瞻(1019~1090) 字大观。祖籍亳州永城(今河南永城),父时徙居凤翔盩厔(今陕西周至)。北宋官吏。庆历(1041~1048年)年间进士,初任孟州司户参军,历任万泉、夏县、永昌等县知县,所至多有...

王心敬

王心敬(1656~1738) 字尔缉,号丰川,人称丰川先生。西安府鄠县(今陕西户县)人。清代理学家,农学家。青年时拜关中名儒李顒为师,后成为声名远扬的名儒。其为人仁慈宽厚,淡泊名利,陕甘总督额伦特、年...

梁翰

梁翰(1807~1864) 宁海楼,号平桥。西安府鄠县(今陕西户县)人。出身贵胄世家,为梁化凤六世孙。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举,十七年(1837年)中进士,先后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军机章京、方略馆提...

西安市新城区胡家庙街道

西安市新城区胡家庙街道辖区长缨社区、陕汽社区、金花社区、华清社区、万东社区、西筑社区、西电设社区、金泰社区(原西电机社区)、陕建机社区、陕机司社区、长缨东社区,骏景社区...

韦湊

韦湊(658~722)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官吏。永淳二年(公元683年),其以门荫入仕,被授婺州参军,后转任扬州大督都府法曹参军。景龙(公元707~710年)年间历任将作少匠、司农少卿,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