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 > 正文内容

史佚

4年前 (2021-05-10)西安339

史佚(生卒年不详) 又名史逸。中国古代最早的政治理论家,先后在西周文王、武王、成王三朝为官,成王时与周公、召公、太公合称“四辅”。

史佚以博闻强记著称。对中国早期文明社会的政治理论进行总结,著成《史佚之书》,具有很高权威性,春秋时常被各国政治家引用。史佚从当时社会政治现实出发,提出强调亲族内部相互团结、相互支持的血缘政治理论,而对异族则持怀疑、排斥态度,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同时也倡导族间、国间互相帮助,平等相处,反对霸权与凌辱;主张对地方强大势力实行羁縻政策,“因重而抚之”,以保障中心地区统治稳固。在史佚的理论中,首次出现“敬”、“俭”、“德”、“让”等伦理观念,如“动莫如敬,居莫如俭,德莫如让,事莫若咨”等。其政治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学说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儒家的“敬”、“让”等观念,墨家的“节用”、“尚贤”等主张,战国时的民本主义思潮,封建时代的羁縻政策、夷夏之防等均可以从史佚的政治思想中找到历史渊源。

殷周之际,伴随社会政治的剧烈动荡,社会思潮出现更新嬗变,史佚的政治理论反映出这种变化。武王克商后,史佚主持对上帝申明讨纣的祷告,列举商纣王的两大主要罪状,一是“侮灭神祗”,一是“昏暴商邑百姓”(《逸周书·克殷》)。这里所说的“百姓”虽非普通百姓而是指商王统治下的各大小宗族,但毕竟为“人”在神灵一统的传统意识中争得了一席位置,在当时历史背景上无疑是社会观念的一种进步。

另据《物原》记载,史佚也是辘轳(从井中提升水的工具)的发明者。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相关文章

贾慎行

贾慎行(生卒年不详) 字罗山。西安府咸宁(今陕西西安)人。清代官吏。出身贫寒,自幼耕读。雍正十三年(1735年)乡试中举后,长期在家乡设馆教书。为人敦厚谦和,兼通医术,为邻里治病从不收取报酬,于乾隆(...

李嗣业

李嗣业(生卒年不详) 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人。唐代将领。天宝(公元742~756年)初年应募投军前往安西,初任队头,以战功累迁至中郎将。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率军讨伐勃律(今...

西安市教育考试中心电话地址查询

西安市教育考试中心邮编:710054地址:西安市碑林区文艺南路194号电话:029-87800388传真:029-87806522...

陈玄

陈玄(生卒年不详)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五代名医。出身医药世家,唐末以医入侍李克用,颇得信赖。后唐明宗时,历任太原少尹、太府卿等职,其间将生平所得验方75副及药法百件加以整理,定名《要术》,刻石...

来子珣

来子珣(生卒年不详) 赐姓武,字家臣。雍州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官吏。武则天执政时,实行酷吏政治,来子珣亦系酷吏之一。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四月,因告密有功,任左台监察御史。天授(公元6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