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 > 正文内容

史佚

4年前 (2021-05-10)西安372

史佚(生卒年不详) 又名史逸。中国古代最早的政治理论家,先后在西周文王、武王、成王三朝为官,成王时与周公、召公、太公合称“四辅”。

史佚以博闻强记著称。对中国早期文明社会的政治理论进行总结,著成《史佚之书》,具有很高权威性,春秋时常被各国政治家引用。史佚从当时社会政治现实出发,提出强调亲族内部相互团结、相互支持的血缘政治理论,而对异族则持怀疑、排斥态度,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同时也倡导族间、国间互相帮助,平等相处,反对霸权与凌辱;主张对地方强大势力实行羁縻政策,“因重而抚之”,以保障中心地区统治稳固。在史佚的理论中,首次出现“敬”、“俭”、“德”、“让”等伦理观念,如“动莫如敬,居莫如俭,德莫如让,事莫若咨”等。其政治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学说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儒家的“敬”、“让”等观念,墨家的“节用”、“尚贤”等主张,战国时的民本主义思潮,封建时代的羁縻政策、夷夏之防等均可以从史佚的政治思想中找到历史渊源。

殷周之际,伴随社会政治的剧烈动荡,社会思潮出现更新嬗变,史佚的政治理论反映出这种变化。武王克商后,史佚主持对上帝申明讨纣的祷告,列举商纣王的两大主要罪状,一是“侮灭神祗”,一是“昏暴商邑百姓”(《逸周书·克殷》)。这里所说的“百姓”虽非普通百姓而是指商王统治下的各大小宗族,但毕竟为“人”在神灵一统的传统意识中争得了一席位置,在当时历史背景上无疑是社会观念的一种进步。

另据《物原》记载,史佚也是辘轳(从井中提升水的工具)的发明者。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相关文章

韦节

韦节(497~569) 字处玄,号华阳子。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县境内)人。西魏及北周道士。少年时有才名,14岁时被北魏宣武帝元恪选任东宫侍读,历任鲁郡、阳夏郡守。后与嵩山道士赵静道相识,遂辞...

姬宫涅

姬宫涅(?~前771) 西周王朝末代君王,公元前781年~前771年在位,谥称幽王。周幽王在中国历史上以荒淫无道著称。周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周幽王发动对褒国的战争,褒国战败,向周幽王献美女褒姒...

萧复

萧复(732~788) 字履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官吏。出生于皇亲国戚之家,祖父萧嵩在玄宗朝任宰相,其母是玄宗之女新昌公主。少时,其兄弟贪图享乐,竞相侈靡,独其勤学不倦,专喜和文人名士相交...

西安市新城区解放门街道

西安市新城区解放门街道辖区东七路社区、东八路社区、东大院社区、西六路社区、尚平社区、环北路社区、红星社区、卫民社区...

路慎庄

路慎庄(生卒年不详) 字子端,号筱洲。西安府盩厔(今陕西周至)人。清代官吏。路德之子。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十七年(1837年)进士,初任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编修、日讲起居注官、福建乡试副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