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 > 正文内容

李隆基

4年前 (2021-04-15)西安123

李隆基(685~756) 唐代第七任皇帝,公元712~756年在位。庙号玄宗,谥称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也称唐明皇。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郡王。景龙四年(公元710年)韦后毒杀中宗,立温王为帝,临朝称制。李隆基与刘幽求、太平公主等发动政变,杀死韦后,拥立其父相王李旦为帝(睿宗),被立为太子。后太平公主阴谋篡位,李隆基先发制人,杀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后即帝位,改号开元。

执政之初,国内政治危机与边疆危机严重,社会动荡不安,李隆基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限制官僚地主兼并土地,重申“不得违法买卖人口分永业田”,不许“借公私荒废田”,宣布给流动人口重新计口分田,减轻人民徭役赋税负担;在全国开展“括户”活动,重新丈量土地,登记人口,以增强朝廷实力;推行藩镇制度,实行边疆军人地方化,开展屯田戍边,以增强军事实力;改革吏治,任命一批有才干、能负责、敢进谏的官吏,宣布“官不滥升,才不虚受”,裁减冗员,精简机构;注意征召培养各种人才,聘请名流学者作为顾问。由于积极推行上述政策,社会和经济面貌迅速改观,唐王朝在这一时期达到全盛,史称“开元之治”。但在统治后期,其穷奢极欲,沉缅声色,怠于政事,政治腐败,官吏贪污,武备空虚,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发展,终于导致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翌年,潼关失守,仓惶西逃四川。太子李亨(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宁夏灵武),尊其为太上皇。长安收复后,李隆基返回长安,先居兴庆宫,后移居太极宫,抑郁而逝。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相关文章

韩延寿

韩延寿(?~前57) 字长公。原籍燕国(汉武帝第三子刘旦的封地,范围包括今河北北部和辽宁西端)人,后入籍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长安区境内)。西汉官吏。初任郡文学,因其父谏燕剌王谋逆而死,被擢为谏大夫,后迁...

李晟

李晟(727~793) 字良器。原籍陇右临洮(今甘肃临洮),后入籍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唐代将领。初为西北边镇裨将,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代宗时擢任左金吾卫大将军,又任泾原四镇北庭兵马使,后因击败吐蕃...

唐临

唐临(600~659) 字本德。雍州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官吏。唐武德(公元618~626年)年间,跟随太子李建成讨伐王世充,任右卫率府铠曹参军。玄武门之变后,调任万泉县(今山西万荣西南古城南)丞...

刘盈

刘盈(前210~前188) 刘邦长子。西汉第二任皇帝,公元前194年~前188年在位,谥称惠帝。刘邦虽定都长安,但当时只有萧何主持营建的几座宫殿,尚无城垣。刘盈即位当年,诏令修筑长安城墙,开始扩建长安...

李思训

李思训(651~718) 字建。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唐代官吏,画家。出身宗室贵胄家庭,少年得志,咸亨二年(公元671年),年仅20岁已累转江都令属。不久武则天执政,大杀唐宗室,李思训被迫弃官潜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