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 > 正文内容

李隆基

5年前 (2021-04-15)西安147

李隆基(685~756) 唐代第七任皇帝,公元712~756年在位。庙号玄宗,谥称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也称唐明皇。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郡王。景龙四年(公元710年)韦后毒杀中宗,立温王为帝,临朝称制。李隆基与刘幽求、太平公主等发动政变,杀死韦后,拥立其父相王李旦为帝(睿宗),被立为太子。后太平公主阴谋篡位,李隆基先发制人,杀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后即帝位,改号开元。

执政之初,国内政治危机与边疆危机严重,社会动荡不安,李隆基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限制官僚地主兼并土地,重申“不得违法买卖人口分永业田”,不许“借公私荒废田”,宣布给流动人口重新计口分田,减轻人民徭役赋税负担;在全国开展“括户”活动,重新丈量土地,登记人口,以增强朝廷实力;推行藩镇制度,实行边疆军人地方化,开展屯田戍边,以增强军事实力;改革吏治,任命一批有才干、能负责、敢进谏的官吏,宣布“官不滥升,才不虚受”,裁减冗员,精简机构;注意征召培养各种人才,聘请名流学者作为顾问。由于积极推行上述政策,社会和经济面貌迅速改观,唐王朝在这一时期达到全盛,史称“开元之治”。但在统治后期,其穷奢极欲,沉缅声色,怠于政事,政治腐败,官吏贪污,武备空虚,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发展,终于导致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翌年,潼关失守,仓惶西逃四川。太子李亨(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宁夏灵武),尊其为太上皇。长安收复后,李隆基返回长安,先居兴庆宫,后移居太极宫,抑郁而逝。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相关文章

韦孝宽

韦孝宽(508~579) 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县境内)人。西魏及北周将领。西魏政权建立后,韦孝宽任弘农郡守。大统三年(公元537年)正月,东魏高欢派兵进攻西魏,宇文泰...

韦正贯

韦正贯(约782~849) 初名臧孙,字公理。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官吏。出身豪门贵族,以门荫入仕,任单父尉,举贤良方正,任太子校书郎,调任华原尉,累官至司农卿。宣宗时历任京兆尹、同州刺史、岭...

卢詹

卢詹(?~944) 字楚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末及五代官吏。唐天祐(公元904~907年)年间为河中节度使从事。后唐庄宗时,擢为员外郎、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天成(公元926~929年)年间,...

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 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唐高宗皇后,武周皇帝。14岁被太宗选入宫中,立为才人,赐号媚娘。太宗死后,入感业寺为尼,后被高宗迎回宫中进封昭仪,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被立...

孟攀鳞

孟攀鳞(1204~1267) 字驾之。原籍云内(今内蒙古吐默特左旗东南)。金及元官吏。金正大七年(1230年)进士,历任朝散大夫、招讨使。蒙古定宗元年(1246年)任陕西帅府详议官,举家定居长安。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