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 > 正文内容

杜甫

5年前 (2021-04-12)西安213

杜甫(712~770) 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市)。唐代诗人。因系西晋名宦杜预的后裔,又曾居住长安少陵原杜曲近10年,视杜陵为故乡,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少陵野老”,后人编其诗集亦名《杜少陵集》。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到长安应试,因李林甫从中作梗,应试者全部落第,遂在长安潦倒10年。十三年(公元754年),因向朝廷献赋3篇,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翌年爆发安史之乱,当时杜甫正在奉先探亲,得知肃宗在灵武即位,即移家鄜州(今陕西富县),只身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虏。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脱身逃往凤翔谒见肃宗,授官左拾遗,后因上书救房琯,贬任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关中大旱,为饥饿所迫,弃官入蜀,筑草堂于成都定居,后任剑南节度使严武幕僚,被荐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大历三年(公元768年),乘舟出三峡,经今湖北入湖南,贫病交加,死于湘江舟中①。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年代,加之仕途坎坷,流离漂泊,历经祸乱,因而能体念和同情广大人民疾苦,写出了千古名篇《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赴奉先咏怀五百句》等。其被贬华州(治今渭南市华州区)两年间,写出了《哀王孙》《悲陈陶》《春望》《哀江头》《北征》等名篇。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离华州往河南旧居探亲,途中又写出了《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六首千古名诗。其诗在抒写个人情怀时,往往结合时事,思想深厚,意境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杜甫精于各种诗体,其乐府不沿用旧题,而是“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作律诗既重程式,又敢于创新,写得典雅精工,含蓄隽永;绝句汲取民歌精华,写得“无意求工而别有风致”。其诗广泛吸收前人成就,融合各家所长,发扬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并将其推向最高峰,被后人尊为“诗圣”。

原有集60卷,早佚。北宋王洙编集20卷,补遗1卷,题为《杜工部集笺注》。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相关文章

尹喜

尹喜(生卒年不详) 字公度。西周大夫。任函谷关令,爱好天文星象之学,在终南山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其地遂得名为楼观,即今陕西周至东南的楼观台。相传老子西游至函谷关,被尹喜迎归草楼。老子在草楼著《道德经》...

颜真卿

颜真卿(708~785) 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官吏,书法家。开元进士,初任礼泉县尉,历任殿中侍御史、东都畿采访判官、监察御史、武部员外郎等职,以刚正忠贞、不附权贵、清操有节、直言敢谏...

贾慎行

贾慎行(生卒年不详) 字罗山。西安府咸宁(今陕西西安)人。清代官吏。出身贫寒,自幼耕读。雍正十三年(1735年)乡试中举后,长期在家乡设馆教书。为人敦厚谦和,兼通医术,为邻里治病从不收取报酬,于乾隆(...

刘方

刘方(?~605) 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北周及隋代将领。北周末年随韦孝宽破尉迟迥于相州。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随卫王杨爽破突厥于白道,进位大将军。之后出任过甘(今甘肃张掖)、瓜(今甘肃敦煌)二...

田何

田何(生卒年不详) 字子庄,号田杜生。原籍齐淄川(今山东寿光),汉初徙杜陵(今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县境内)。西汉经学家。史称孔子授《易》,六传至田何。田何传授弟子王同、周王孙、丁宽、服生等,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