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 > 正文内容

杜甫

4年前 (2021-04-12)西安191

杜甫(712~770) 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市)。唐代诗人。因系西晋名宦杜预的后裔,又曾居住长安少陵原杜曲近10年,视杜陵为故乡,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少陵野老”,后人编其诗集亦名《杜少陵集》。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到长安应试,因李林甫从中作梗,应试者全部落第,遂在长安潦倒10年。十三年(公元754年),因向朝廷献赋3篇,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翌年爆发安史之乱,当时杜甫正在奉先探亲,得知肃宗在灵武即位,即移家鄜州(今陕西富县),只身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虏。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脱身逃往凤翔谒见肃宗,授官左拾遗,后因上书救房琯,贬任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关中大旱,为饥饿所迫,弃官入蜀,筑草堂于成都定居,后任剑南节度使严武幕僚,被荐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大历三年(公元768年),乘舟出三峡,经今湖北入湖南,贫病交加,死于湘江舟中①。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年代,加之仕途坎坷,流离漂泊,历经祸乱,因而能体念和同情广大人民疾苦,写出了千古名篇《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赴奉先咏怀五百句》等。其被贬华州(治今渭南市华州区)两年间,写出了《哀王孙》《悲陈陶》《春望》《哀江头》《北征》等名篇。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离华州往河南旧居探亲,途中又写出了《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六首千古名诗。其诗在抒写个人情怀时,往往结合时事,思想深厚,意境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杜甫精于各种诗体,其乐府不沿用旧题,而是“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作律诗既重程式,又敢于创新,写得典雅精工,含蓄隽永;绝句汲取民歌精华,写得“无意求工而别有风致”。其诗广泛吸收前人成就,融合各家所长,发扬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并将其推向最高峰,被后人尊为“诗圣”。

原有集60卷,早佚。北宋王洙编集20卷,补遗1卷,题为《杜工部集笺注》。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相关文章

公孙武达

公孙武达(生卒年不详) 雍州栎阳(今陕西临潼栎阳镇)人。唐代将领。为人豪侠仗义。隋末从军,李渊父子进军长安时,前往渭北迎接。李世民率大军东渡黄河御敌,公孙武达随军出征,翌年,唐军大败刘武周,收复了河东...

寇赞

寇赞(362~448) 字奉国。祖籍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冯翊万年(今陕西临潼)人。后秦及北魏官吏。其父曾任东莱太守。后秦时寇赞曾任襄邑(今河南睢县)令。后秦灭亡后关中政局动荡,关中百姓数千户推寇赞为...

刘彻

刘彻(前156~前87) 汉景帝第三子。4岁时被封为胶东王,7岁时立为皇太子,16岁继位成为西汉第五任皇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在位,谥称武帝。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位期间,在政...

景丹

景丹(?~26) 字孙卿。冯翊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乡)人。新莽及东汉将领。新莽时任固德侯相、朔调连率副贰(上谷属令),以处事干练著称。后归降更始帝,仍为上谷长史。当时群雄并起,角逐天下,王郎在河北...

西安市新城区胡家庙街道

西安市新城区胡家庙街道辖区长缨社区、陕汽社区、金花社区、华清社区、万东社区、西筑社区、西电设社区、金泰社区(原西电机社区)、陕建机社区、陕机司社区、长缨东社区,骏景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