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 > 正文内容

冯从吾

5年前 (2021-04-10)西安254

冯从吾(1556~1626) 字仲好,号少墟。西安府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明代官吏,教育家,学者。少年以门荫入国子监,卒业回乡后在长安正学书院讲授理学。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初任翰林院庶吉士,后任御史巡视京师中城。明神宗朱翊钧昏庸奢侈,朝政腐败,冯从吾冒死直谏。于二十年(1592年)正月上著名的《请修朝政疏》,历数神宗“郊庙不亲、朝讲不御、章奏留中不发”,“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左右一言稍逊,辄毙杖下”,规劝神宗“勿以天变为不足畏,勿以人言为不足恤,勿以目前晏安为可恃,勿以将来危乱为可忽。”奏章上达后,神宗大怒,因适逢仁寿太后寿辰,又有大学士赵志皋等联名求情,才幸免于难,但被迫辞职。

冯离京回长安后,与萧茂才等在宝庆寺讲学。三年后,朝廷起用其巡长芦盐政。任职期间,冯大胆革除积弊,照章课税,打击了图牟暴利的盐商与税吏,使贪赃枉法者有所收敛。后被削籍回家,杜门谢客,潜心宋儒理学达25年之久。冯从吾“取先正格言,体验身心”,认为“事功节义系于所遇,文章系乎天资,三者俱不可必,所必可者惟理学耳。”冯在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创建关中书院,并担任主讲,弟子甚众,被人称为“关西夫子”。冯从吾认为关中自古即理学之邦,特别是张载,“与周程朱子主盟斯道”,为关中先觉。为了砥砺士风,敦化乡俗,取理学巨儒行实,以次编序集成《关学编》,使“关学源流初终条贯秩然”,对后世影响甚大。光宗即位后冯从吾复官,历任大理少卿、左副都御史等职,与东林党人交往密切。天启(1621~1627年)初年,与大臣邹元标又在京城共建首善书院,以在书院讲学为乐,遭到官场非议,后卸任返乡。天启四年(1624年)任南京右都御史,后改任工部尚书,但不久东林党人受到打击,冯因而致仕。权宦魏忠贤专政时,冯遭到削籍处分,所建书院也被拆毁,致其忧愤而死。其著作有《元儒考略》《冯子节要》《关学编》《冯少墟集》《古文辑选》《陕西通志》等。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

相关文章

李暹

李暹(生卒年不详) 西安府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明代官吏。洪武(1368~1398年)年间以乡举入仕,永乐(1403~1424年)年间任户部主事。奉成祖之命出使西域,前后往返五次,遍历西域各...

娄敬

娄敬(生卒年不详) 原籍齐国卢(今山东长清),徙居京兆鄠县(今陕西户县)。西汉官吏。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汉王朝统一中国后,本拟定都洛阳。其时,娄敬作为山东戍卒前往陇西服役途经洛阳,求见刘邦。...

任凤厚

任凤厚(生卒年不详) 字仲礼。西安府临潼(今陕西临潼)人。清代官吏。顺治八年(1651年)科举拔贡人仕,初任淮安府通判,后任浙江严州知府。任内发生水灾,任凤厚开仓赈灾,救助灾民,并呈请减免赋役,百姓感...

道氤

道氤(668~740) 俗姓长孙。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人。自幼聪敏好学,“应进士科一举擢第”,荣耀亲里。后遇梵僧相谈,乃入长安招福寺出家,受慎言律师剃度。受大兴善寺复礼法师之嘱,写《西方赞》一本,被...

杜笃

杜笃(?~78) 字季雅。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县境内)人。东汉文学家。东汉初寄居美阳(今陕西武功西北),因得罪县令被捕囚禁于京师监狱。东汉开国元勋大司马吴汉去世后,光武帝令京城文人作诔文颂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