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兴善寺
位于长安中路大兴善寺西街。始建于晋泰始至太康年间(公元265~289年),初名遵善寺。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建大兴城,寺占城内靖善坊一坊之地,改名大兴善寺,隋唐时为京师名刹。隋开皇时,印度僧人那连提黎耶舍、阇那崛多、达摩笈多先后来长安传授密宗时,曾住于此。唐开元三大士的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在这里翻译出密宗经典500多部,为当时长安城内佛经三大译场之一。日本僧人也有来此学习的。其后在一行和尚做主持时,寺内僧众对天文、数学的研究曾作出重大贡献,子午线的长度就是一行计算出来的。唐时建筑现仅遗留有唐刻青石龙头和历代整修寺院的碑碣,现存的佛殿、禅堂、配房、钟鼓楼等,都是明清时所建。1956年全面修葺,1966年扩建为公园,面积6万平方米,殿堂屋宇整修一新,花树扶疏,景色幽雅。该寺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实际为准)